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渔歌子·荻花秋

渔歌子·荻花秋朗读
出自五代李珣的诗词

荻花秋,潇湘夜,橘洲佳景如屏画。

碧烟中,明月下,小艇垂纶初罢。

水为乡,篷作舍,鱼羹稻饭常餐也。

酒盈杯,书满架,名利不将心挂。

摘要

李珣的《渔歌子·荻花秋》是五代时期一首描绘隐逸情怀的词作。李珣作为前蜀花间派词人,虽出身波斯商贾家庭,却深受中原文化熏陶,经历前蜀灭亡后可能选择归隐,此词正是其心境的写照。 全词以“荻花秋,潇湘夜”开篇,勾勒出秋夜水乡的苍茫景象:枫叶零落,荻花飘飞,月光下小洲清冷。下阕“渔灯明远渚,兰棹今宵何处”展现渔舟漂泊的孤寂,而“酒盈杯,书满架,名利不将心挂”则直抒胸臆,通过酒与书两个典型意象,生动呈现了词人远离尘嚣、沉醉于诗酒自娱的隐士生活。结尾三句尤显超脱,直言对名利的淡漠,彰显了其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志趣。 该词在花间词风中独树一帜,语言清丽疏淡,意境悠远空灵。王国维曾评李珣词“清疏之笔,下开北宋人体格”,这首《渔歌子》正是以质朴的语言和真实的隐逸情怀,突破了当时词坛的绮艳之风,为后世渔父题材的诗词创作提供了清新范式。

DeepSeek赏析

这首词以清新淡雅的笔触描绘了隐士的闲适生活。上阕"荻花秋,潇湘夜"开篇即点明时令与地点,"橘洲佳景如屏画"勾勒出一幅如诗如画的秋夜美景。"碧烟中,明月下"的静谧意境中,垂钓者悠然自得。下阕"水为乡,篷作舍"展现了以水为家的简朴生活,鱼羹稻饭的日常饮食与酒盈杯、书满架的生活情趣形成鲜明对比。末句"名利不将心挂"直抒胸臆,表达了超脱世俗的高洁情怀。全词语言清新自然,意境空灵悠远,体现了作者淡泊名利、向往自然的生活理想。

李珣(855?-930?),五代词人。字德润,其祖先为波斯人。居家梓州(四川省三台)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唐昭宗乾宁中前后在世。少有时名,所吟诗句,往往动人。妹舜弦为王衍昭仪,他尝以秀才预宾贡。又通医理,兼卖香药,可见他还不脱波斯人本色。蜀亡,遂亦不仕他姓。珣著有琼瑶集,已佚,今存词五十四首,(见《唐五代词》)多感慨之音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