偶成
偶成朗读少年易学老难成,一寸光阴不可轻。
(争议:少年易老学难成)未觉池塘春草梦,阶前梧叶已秋声。
摘要
朱熹的《偶成》创作于南宋时期,是其讲学传道过程中的即兴之作。该诗以“少年易老学难成,一寸光阴不可轻”开篇,直指治学修身的核心。全诗通过“未觉池塘春草梦,阶前梧叶已秋声”的意象对比,生动揭示时光易逝、学问难精的人生哲理。作为理学家,朱熹将理学思想融入浅白诗句,强调珍惜光阴、勤勉向学的重要性,既是对弟子的谆谆教诲,亦是对“格物致知”理念的形象阐释。这首七言绝句语言凝练,哲理深刻,成为后世劝学名篇,尤其“一寸光阴不可轻”更被广泛传诵,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的时间观与治学态度。
DeepSeek赏析
朱熹这首《偶成》以简洁明快的语言道出了光阴易逝、人生易老的慨叹。首句"少年易学老难成"揭示了学习的黄金时期在少年,而一旦年老便难以有所成就的真理,对比之下更显劝学之意。后两句通过"春草梦"与"秋声"的意象转换,巧妙地将时间的流逝具象化,池塘春草未及细赏,阶前梧叶已报秋声,这种季节的骤然更替令人顿生时光飞逝之叹。全诗虽只四句,却蕴含着对生命短暂、时不我待的深刻感悟,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,是劝人惜时的经典之作。

朱熹(1130年9月15日~1200年4月23日),行五十二,小名沋郎,小字季延,字元晦,一字仲晦,号晦庵,晚称晦翁,又称紫阳先生、考亭先生、沧州病叟、云谷老人、沧洲病叟、逆翁。谥文,又称朱文公。汉族,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(今江西省婺源),出生于南剑州尤溪(今属福建三明市)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、思想家、哲学家、教育家、诗人、闽学派的代表人物,世称朱子,是孔子、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