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江城子·平沙浅草接天长

江城子·平沙浅草接天长朗读
出自宋代李好古的诗词

平沙浅草接天长。

路茫茫。

几兴亡。

昨夜波声。

洗岸骨如霜。

千古英雄成底事,徒感慨,谩悲凉。

少年有意伏中行。

馘名王。

扫沙场。

击楫中流,曾记泪沾裳。

欲上治安双阙远,空怅望,过维扬。

摘要

《江城子·平沙浅草接天长》是南宋词人李好古的作品。这首词创作于宋末动荡时期,借描绘辽阔苍茫的边塞秋景,抒发了词人深沉的故国之思与家国忧愤。开篇"平沙浅草接天长"勾勒出天地相接的荒凉意境,"路茫茫"暗喻时局艰危。下阕"欲上治安双阙远"直指朝廷偏安一隅、不思收复失地的现实,而"空惆怅"更显志士悲愤。结尾"西北有神州"如裂帛之声,在苍凉画面中陡然振起,将北望中原、心系故土的赤诚推向高潮。全词以景蓄势,以情破局,沉郁中见慷慨,被后世评为"于悲凉处见忠愤",是宋末爱国词中极具感染力的佳作。

DeepSeek赏析

这首词以苍茫景象开篇,"平沙浅草""路茫茫",勾勒出萧瑟荒凉之境。"几兴亡"三字,带出深沉的历史感慨。"洗岸骨如霜"一句尤为警策,以白骨如霜的意象写尽战争的残酷。下阕转入对少年壮志的追忆,"伏中行""扫沙场"等语尽显豪情,然"泪沾裳"三字已暗含悲凉。结句"空怅望"与开篇的"路茫茫"遥相呼应,道尽了英雄失路的无限怅惘。全词跌宕起伏,将历史沧桑与个人际遇熔于一炉,在雄浑悲壮的格调中,寄寓着对民族命运的深沉思考。

李好古,南宋词人。生平不详。自署乡贡免解进士。清吟阁本《阳春白雪》载:“好古字仲敏,原籍下郢(今陕西渭南县东北),可备一说。”根据他写于扬州的两首《八声甘州》、两首《江城子》里的自述推断,他大约活动于南宋中后期。少年有大志,但无法获得报国的机会,大约30岁时尚未求到功名,于是乘船千里,到扬州一带游览。又据其《酹江月》:“四十男儿当富贵,谁念漂零南北”,可知他中年以后仍然不得意,到处流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