战城南
战城南朗读去年战,桑干源,今年战,葱河道。
洗兵条支海上波,放马天山雪中草。
万里长征战,三军尽衰老。
匈奴以杀戮为耕作,古来唯见白骨黄沙田。
秦家筑城避胡处,汉家还有烽火燃。
烽火燃不息,征战无已时。
野战格斗死,败马号鸣向天悲。
乌鸢啄人肠,衔飞上挂枯树枝。
士卒涂草莽,将军空尔为。
乃知兵者是凶器,圣人不得已而用之。
摘要
李白的《战城南》是唐代诗人李白借用乐府旧题创作的诗歌,创作背景源于盛唐时期频繁的边疆战事,如安史之乱等,李白通过游历边塞或听闻战事,深刻反思战争现实。诗中表达了对战争残酷性的强烈控诉,如描绘“白骨露于野,千里无鸡鸣”的凄凉景象,强调士兵牺牲的悲壮与民众苦难,呼吁和平与人性关怀。在历史评价上,这首诗被后世誉为李白乐府诗的代表作,展现了其浪漫主义风格中的现实主义深度,文学界高度评价其对社会批判的深刻性和艺术感染力,成为中国古代反战诗歌的经典。
DeepSeek赏析
李白的这首《战城南》以雄浑悲壮的笔调,描绘了战争的残酷景象。诗人以"去年"、"今年"的递进手法,展现战争连绵不断的悲惨现实。"洗兵"、"放马"的意象生动地勾勒出边塞将士的生活状态。"万里长征战,三军尽衰老"一语道破战争对人性的摧残。诗中"白骨黄沙"、"乌鸢啄人肠"等意象令人触目惊心,将战争的惨烈展现得淋漓尽致。结尾"乃知兵者是凶器"的感悟,体现了诗人对战争的深刻反思。全诗气势磅礴,意境深远,既展现了边塞将士的艰辛,又表达了对和平的向往,堪称边塞诗中的杰作。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