己亥岁二首·僖宗广明元年
己亥岁二首·僖宗广明元年朗读泽国江山入战图,生民何计乐樵苏。
凭君莫话封侯事,一将功成万骨枯。
传闻一战百神愁,两岸强兵过未休。
谁道沧江总无事,近来长共血争流。
摘要
曹松的《己亥岁二首》作于唐僖宗广明元年(880年),正值黄巢起义席卷唐朝、社会动荡之际。诗人以深沉笔触描绘战乱中的民生疾苦,如“泽国江山入战图”等句,强烈控诉战争的残酷,表达对百姓苦难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的渴望。作为晚唐诗歌的代表,该作品真实记录了历史现实,虽未获广泛传颂,但因其鲜明的时代印记和人文关怀,在文学史上被视为反映唐末社会的重要文献。
诗词大意
译文
富饶的水域江山都已绘入战图,百姓想要打柴割草度日而不得。
请你别再提什么封侯的事情了,一将功成要牺牲多少士卒生命!
传说一旦开战连众神灵都发愁,两岸军队连年混战一直不停休。
谁还说沧江总是太平没有祸事,近来江水混着鲜血争先向东流。
注解
泽国江山入战图,生民何计乐樵(qiáo)苏。 泽国:泛指江南各地,因湖泽星罗棋布,故称。樵苏:一作“樵渔”。
凭君莫话封侯事,一将功成万骨枯。
传闻一战百神愁,两岸强兵过未休。 传闻:一作“波间”。
谁道沧江总无事,近来长共血争流。
彭定求 等.全唐诗(下).上海:上海古籍出版社,1986:1806
于海娣 等.唐诗鉴赏大全集.北京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0:424-425
DeepSeek赏析
这首七律以深沉悲悯的笔触展现了战争的残酷。首联"泽国江山入战图"勾勒出烽烟四起的画卷,"生民何计"四字道尽百姓流离之苦。颔联"一将功成万骨枯"堪称千古警句,用对比手法揭露了功业背后的血腥代价。颈联"百神愁"的夸张描写,强化了战争的惨烈程度。尾联"长共血争流"以江水染血的意象,将全诗的悲怆氛围推向高潮。诗人以洗练的语言、鲜明的意象,表达了对生灵涂炭的痛心和对和平的渴望,体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。

曹松(828——903),唐代晚期诗人。字梦徵。舒州(今安徽桐城,一今安徽潜山)人。生卒年不详。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,后依建州刺史李频。李死后,流落江湖,无所遇合。光化四年(901)中进士,年已70余,特授校书郎(秘书省正字)而卒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