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灞岸

灞岸朗读
出自唐代李商隐的诗词

山东今岁点行频,几处冤魂哭虏尘。

灞水桥边倚华表,平时二月有东巡。

摘要

李商隐的《灞岸》是他晚唐时期的一首代表作,创作于仕途失意、漂泊长安之际。灞岸作为长安郊外的送别之地,常象征离愁别绪。诗中,李商隐以秋景为背景,描绘枯柳、寒水等意象,抒发对友人离去的深切哀伤、人生漂泊的无奈,以及对逝去时光的怀念。其表达思想含蓄婉约,情感深沉,体现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哲思。在文学史上,李商隐被誉为“诗鬼”,这首诗以其意象丰富、语言精炼著称,对后世诗词影响深远,成为唐代抒情诗的经典之一。

DeepSeek赏析

这首绝句以深沉悲悯的笔触描绘战乱之痛。起句"山东今岁点行频"直指频繁征兵之苦,"几处冤魂哭虏尘"以鬼哭渲染战祸惨烈,意象凄厉。后联转写灞桥华表,昔日帝王东巡盛景与眼前荒凉形成强烈反差,二月东巡之"平时"更衬出今日之非常。全诗在时空切换中完成今昔对比,末句看似平淡的景物描写,实含无限苍凉,杜牧以举重若轻的笔法,将对民生疾苦的关切融入历史沉思,展现出晚唐诗人特有的忧患意识与艺术功力。

李商隐,字义山,号玉溪(谿)生、樊南生,唐代著名诗人,祖籍河内(今河南省焦作市)沁阳,出生于郑州荥阳。他擅长诗歌写作,骈文文学价值也很高,是晚唐最出色的诗人之一,和杜牧合称“小李杜”,与温庭筠合称为“温李”,因诗文与同时期的段成式、温庭筠风格相近,且三人都在家族里排行第十六,故并称为“三十六体”。其诗构思新奇,风格秾丽,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,优美动人,广为传诵。但部分诗歌过于隐晦迷离,难于索解,至有“诗家总爱西昆好,独恨无人作郑笺”之说。因处于牛李党争的夹缝之中,一生很不得志。死后葬于家乡沁阳(今河南焦作市沁阳与博爱县交界之处)。作品收录为《李义山诗集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