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奔亡道中五首

奔亡道中五首朗读
出自唐代李白的诗词

苏武天山上,田横海岛边。

万重关塞断,何日是归年? 亭伯去安在?李陵降未归。

愁容变海色,短服改胡衣。

谈笑三军却,交游七贵疏。

仍留一只箭,未射鲁连书。

函谷如玉关,几时可生还?洛川为易水,嵩岳是燕山。

俗变羌胡语,人多沙塞颜。

申包惟恸哭,七日鬓毛斑。

淼淼望湖水,青青芦叶齐。

归心落何处,日没大江西。

歇马傍春草,欲行远道迷。

谁忍子规鸟,连声向我啼。

摘要

《奔亡道中五首》是唐代诗人李白在安史之乱期间(约755-763年)流亡江南途中创作的一组五首诗。当时,唐朝陷入战乱,李白因政治动荡被迫逃亡,诗中深刻抒发了他对国事衰微的悲愤、个人漂泊无依的孤寂,以及对和平自由的深切向往。作品以豪放激昂的语言,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和对理想社会的渴望,体现了李白忧国忧民的情怀。在历史评价中,这组诗被视为李白晚年代表作,以其真挚情感和现实批判精神,在中国文学史上广受赞誉,巩固了李白“诗仙”的地位,并对后世诗歌产生深远影响。

DeepSeek赏析

李白这首《苏武》以雄浑苍凉的笔触,勾勒出一幅边塞流亡者的悲壮画卷。开篇即以苏武牧羊、田横殉节的典故作引,奠定全诗沉郁基调。诗中"万重关塞断"与"函谷如玉关"的意象叠加,构建出时空交错的阻隔感。诗人巧妙运用李陵、鲁仲连等历史人物,暗喻自身处境,更显其内心郁结。"俗变羌胡语"四句,以异族风物反衬孤臣之痛,申包胥恸哭的典故尤为撼动人心。末段"淼淼望湖水"转入眼前景,子规啼血的意象将思归之情推向极致。全篇五言古体一气呵成,典故与实景交织,在苍茫天地间刻画出游子望断天涯的永恒愁绪。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