豫章行
豫章行朗读胡风吹代马,北拥鲁阳关。
吴兵照海雪,西讨何时还。
半渡上辽津,黄云惨无颜。
老母与子别,呼天野草间。
白马绕旌旗,悲鸣相追攀。
白杨秋月苦,早落豫章山。
本为休明人,斩虏素不闲。
岂惜战斗死,为君扫凶顽。
精感石没羽,岂云惮险艰。
楼船若鲸飞,波荡落星湾。
此曲不可奏,三军鬓成斑。
摘要
李白《豫章行》是一首以乐府旧题写成的叙事诗,创作于安史之乱爆发后的至德元年(756年)。当时叛军肆虐中原,李白目睹豫章(今南昌)百姓被征入伍、仓促北征的惨景,以沉痛笔触记录了这一历史片段。全诗通过"老母与子别,呼天野草间"等场景,真实展现战乱中母子诀别的撕心之痛,控诉了战争对平民的摧残。诗中"岂惜战斗死,为君扫凶顽"的慷慨陈词,既表达诗人维护国家统一的立场,又暗含对统治者急征暴敛的批判。明代胡震亨评此诗"言从军愁苦之情",其现实主义的白描手法与李白惯常的浪漫风格形成鲜明对比,成为盛唐由盛转衰的血泪证言,深刻体现了李白诗歌中关注民生的另一维度。
DeepSeek赏析
李白《豫章行》以慷慨悲凉的笔调描绘了北地征战的惨烈景象。开篇"胡风"、"吴兵"对举,展现广阔战场。诗中"黄云惨无颜"、"老母与子别"等句,通过凄凉的景物和生离死别的场景,道出征战的残酷。"白马绕旌旗"的意象尤为悲壮,战马悲鸣中寄托着将士的思乡之情。末段"岂惜战斗死"直抒胸臆,彰显保家卫国的豪情,却又以"三军鬓成斑"作结,在壮烈中暗含无限悲凉。全诗刚柔并济,既有金戈铁马的壮阔,又有生离死别的哀婉,体现了李白对战争的双重思考。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