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明君
王明君朗读我本汉家子,将适单于庭。
辞决未及终,前驱已抗旌。
仆御涕流离,辕马悲且鸣。
哀郁伤五内,泣泪沾朱缨。
行行日已远,遂造匈奴城。
延我于穹庐,加我阏氏名。
殊类非所安,虽贵非所荣。
父子见陵辱,对之惭且惊。
杀身良不易,默默以苟生。
苟生亦何聊,积思常愤盈。
愿假飞鸿翼,弃之以遐征。
飞鸿不我顾,伫立以屏营。
昔为匣中玉,今为粪上英。
朝华不足欢,甘与秋草并。
传语后世人,远嫁难为情。
摘要
《王明君辞》是西晋诗人石崇所作的一首乐府诗。此诗以王昭君(字明君)远嫁匈奴的史事为题材,通过细腻刻画昭君辞别汉宫、远赴塞外的场景,抒发了深切的故国之思与身世之悲。石崇在诗中首创以第一人称代昭君立言的手法,“我本汉家子,将适单于庭”的直述强化了哀婉情感,而“殊类非所安,虽贵非所荣”等句更凸显了文化隔阂带来的精神痛苦。结尾“传语后世人,远嫁难为情”的慨叹,将个人悲剧升华为具有普遍意义的命运咏叹。作为现存最早的文人咏昭君诗,其代言体形式与悲怨基调深刻影响了后世同类题材创作,在昭君文学谱系中具有开山意义。
诗词大意
译文
我本是汉人,却要去匈奴单于的漠北之地。
和相送者道别还没有结束,前面开道的人已经举起旗帜要出发了。
车前的仆人也都伤心得落下了眼泪,驾车的马也为之悲鸣。
我内心十分痛苦,眼泪沾湿了我的衣带。
已经越行越远,匈奴地快到了。
他们在帐篷中宴请了我,并且加给我阏氏的名号。
但是自己不能安于和不同种族的人共居,因此不以阏氏的尊号为荣。
父子都来凌辱自己,对此我感到羞惭惊惧。
自己下不了杀身的决心,所以只能沉默苟求生存。
但偷生也并非我所希望的,常常心里积郁着悲愤。
我想借助鸟的翅膀,乘着它远飞。
但是飞鸟根本就不懂我的心情,它在我面前只是惶恐地长久伫立。
昔日我是宝匣中的美玉,今日却是粪土上的败花。
昔日在汉朝荣华已经过去,情愿像秋草一样枯死。
不禁想对后世人说:远嫁异乡使人感情上难以承受。
DeepSeek赏析
这首《昭君怨》以王昭君口吻道出远嫁匈奴的悲愤,字字血泪。诗人用"汉家子"与"单于庭"的强烈对比开篇,奠定全诗哀怨基调。"仆御涕流离,辕马悲且鸣"的细节渲染,将离别的凄楚具象化。中段"殊类非所安"六句直抒胸臆,道出异域生活的精神煎熬。末段"匣中玉"与"粪上英"的惊人比喻,将身份骤降的屈辱感推向极致。全诗善用比兴,以飞鸿意象寄托归思,以秋草自喻表达绝望,最后"远嫁难为情"的结语,将个人悲剧升华为对和亲政策的深刻反思。语言质朴却力透纸背,展现了被政治牺牲的女性灵魂深处的战栗与抗议。

石崇(249年—300年),字季伦,小名齐奴。渤海南皮(今河北南皮东北)人。西晋开国元勋石苞第六子,西晋时期文学家、大臣、富豪,“金谷二十四友”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