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平乐·博山道中即事
清平乐·博山道中即事朗读柳边飞鞚,露湿征衣重。
宿鹭窥沙孤影动,应有鱼虾入梦。
一川淡月疏星,浣纱人影娉婷。
笑背行人归去,门前稚子啼声。
摘要
这首词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所作,题为《清平乐·博山道中即事》,创作于他隐居江西上饶博山一带的旅途之中。当时,辛弃疾因政治失意而退隐乡野,词中描绘了道中所见的田园风光与自然景致,如“柳边深院,竹外疏花”等意象,生动捕捉了乡村的宁静与生机。表达思想方面,作品抒发了作者对闲适隐逸生活的向往,通过对山水草木的细腻刻画,流露出超脱尘世纷扰、回归自然本真的情怀,体现了辛弃疾豪放词风中常见的淡泊与豁达。在历史评价上,辛弃疾的词作以其情感真挚、意境深远而广受推崇,被誉为中国词坛的巅峰之作,这首词虽非其最著名的作品,但依然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魅力,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。
DeepSeek赏析
辛弃疾这首小令以清新笔触勾勒乡野暮景。上阕写策马溪畔,露重沾衣,白鹭独立沙洲的静谧画面。"宿鹭窥沙"四字尤见传神,既写水鸟伺食之态,又暗含词人观物之趣。下阕转写星月朦胧中浣纱女子的绰约身影,"笑背行人"的细节描写鲜活灵动,结以门前稚子啼声,平添生活气息。全词白描如画,动词运用精妙,"飞鞚""窥沙""笑背"等字眼使静态景物顿生动态之美。词人将羁旅行役的孤寂与乡村生活的温馨并置,在疏淡笔墨中透露出对平凡生活的深切眷恋。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