饮马长城窟行
饮马长城窟行朗读饮马长城窟,水寒伤马骨。
往谓长城吏,慎莫稽留太原卒!官作自有程,举筑谐汝声!男儿宁当格斗死,何能怫郁筑长城。
长城何连连,连连三千里。
边城多健少,内舍多寡妇。
作书与内舍,便嫁莫留住。
善待新姑嫜,时时念我故夫子!报书往边地,君今出语一何鄙?身在祸难中,何为稽留他家子?生男慎莫举,生女哺用脯。
君独不见长城下,死人骸骨相撑拄。
结发行事君,慊慊心意关。
明知边地苦,贱妾何能久自全?
摘要
陈琳的《饮马长城窟行》是东汉末年一首深刻反映社会现实的乐府诗。该诗以修筑长城为背景,通过筑城役夫与妻子的书信对话,揭露了无休止的徭役对普通家庭的摧残。诗中“往谓长城吏,慎莫稽留太原卒”“君独不见长城下,死人骸骨相撑拄”等句,以质朴语言控诉了劳役的残酷;而“生男慎莫举,生女哺用脯”的沉痛宣言,更是颠覆传统观念,表达出百姓在重压下的绝望。夫妻间“结发行事君”“明知边地苦”的坚贞与无奈,凸显了战争与暴政下的人伦悲剧。此诗继承了汉乐府“感于哀乐,缘事而发”的现实主义精神,以白描手法展现民生疾苦,语言悲怆有力,被后世誉为建安文学中批判现实的典范之作,深刻影响了杜甫等后世诗人的创作方向。
DeepSeek赏析
陈琳《饮马长城窟行》以乐府旧题写筑城苦役,开篇"水寒伤马骨"五字便道尽边地酷寒。诗中吏卒对话揭示徭役之严苛,"男儿宁当格斗死"句尤见戍卒悲愤。后段夫妇书信往来更显沉痛,丈夫劝妻改嫁之语与妻子"死人骸骨相撑拄"的回应,将个人悲剧上升为时代缩影。结句"贱妾何能久自全"以反问作结,余味无穷。全诗语言质朴却力透纸背,通过对话体展现民间疾苦,堪称汉末社会真实的诗史画卷。

陈琳(?-217年),字孔璋,广陵射阳人。东汉末年著名文学家,“建安七子”之一。生年无确考,惟知在“建安七子”中比较年长,约与孔融相当。汉灵帝末年,任大将军何进主簿。何进为诛宦官而召四方边将入京城洛阳,陈琳曾谏阻,但何进不纳,终于事败被杀。董卓肆恶洛阳,陈琳避难至冀州,入袁绍幕府。袁绍失败后,陈琳为曹军俘获。曹操爱其才而不咎,署为司空军师祭酒,使与阮瑀同管记室。后又徙为丞相门下督。建安二十二年(217年),与刘桢、应玚、徐干等同染疫疾而亡。 陈琳著作,据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原有集10卷,已佚。明代张溥辑有《陈记室集》,收入《汉魏六朝百三家集》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