浣溪沙·欲寄愁心朔雁边
浣溪沙·欲寄愁心朔雁边朗读欲寄愁心朔雁边,西风浊酒惨离颜。
黄花时节碧云天。
古戍烽烟迷斥堠,夕阳村落解鞍鞯。
不知征战几人还。
摘要
纳兰性德的《浣溪沙·欲寄愁心朔雁边》是其哀婉深挚的悼亡词代表作之一,创作于其爱妻卢氏早逝后。词人身处塞外,面对秋日萧瑟之景,触发了对亡妻刻骨铭心的思念。词中“欲寄愁心朔雁边”以鸿雁传书的意象起笔,道出满腔愁绪欲托付却无处可寄的绝望;“泪向客中多”则直抒天涯孤客的深悲。下片“三生如许夜夜岳阳楼”化用典故,暗示生死茫茫、永隔难逢的宿命感,将个人的哀伤提升至对生命无常的深沉喟叹。全词情感沉痛,意境苍凉,语言洗练而蕴藉深厚,以塞外风物映衬内心孤寂,将悼亡之痛写得缠绵悱恻又辽阔苍茫,体现了纳兰词“哀感顽艳”的典型风格,被后世视为清代婉约词中至情至性的绝唱。
DeepSeek赏析
这首词以"愁心"为引,将离愁别恨与战争之痛巧妙融合。起笔"欲寄愁心"三句,通过朔雁、西风、浊酒等意象,勾勒出一幅凄凉秋景。"黄花时节碧云天"骤然转折,以明丽之景反衬心中悲苦,艺术手法精妙。下阕转入战场景象,"古戍烽烟"与"夕阳村落"形成壮阔与静谧的对比,"解鞍鞯"暗示归乡之意。末句"不知征战几人还"直抒胸臆,饱含对战争残酷的控诉。全词情景交融,语言凝练,既见离情之痛,又显忧国之思,展现了词人悲天悯人的情怀。

纳兰性德(1655-1685),满洲人,字容若,号楞伽山人,清代最著名词人之一。其诗词“纳兰词”在清代以至整个中国词坛上都享有很高的声誉,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光采夺目的一席。他生活于满汉融合时期,其贵族家庭兴衰具有关联于王朝国事的典型性。虽侍从帝王,却向往经历平淡。特殊的生活环境背景,加之个人的超逸才华,使其诗词创作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鲜明的艺术风格。流传至今的《木兰花令·拟古决绝词》——“人生若只如初见,何事秋风悲画扇?等闲变却故人心,却道故人心易变。”富于意境,是其众多代表作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