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郢门秋怀

郢门秋怀朗读
出自唐代李白的诗词

郢门一为客,巴月三成弦。

朔风正摇落,行子愁归旋。

杳杳山外日,茫茫江上天。

人迷洞庭水,雁度潇湘烟。

清旷谐宿好,缁磷及此年。

百龄何荡漾,万化相推迁。

空谒苍梧帝,徒寻溟海仙。

已闻蓬海浅,岂见三桃圆。

倚剑增浩叹,扪襟还自怜。

终当游五湖,濯足沧浪泉。

摘要

《郢门秋怀》是李白晚年流寓荆楚时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诗。安史之乱后,诗人漂泊至江陵、洞庭一带,面对萧瑟秋景与动荡时局,写下此篇。诗中"郢门"即楚地,"秋怀"点明时节与心境,开篇"郢门一为客,巴月三成弦"以客居视角勾勒羁旅孤寂,后续"风悲猿啸苦,木落鸿飞早"等句借苍茫秋色渲染身世飘零之感。全篇贯穿着深切的思乡之忧与家国之痛,如"终当游五湖,濯足沧浪泉"暗含归隐之志,而"倚剑增浩叹"则流露出对乱世未平的忧愤。末句"空悲远游子,万里一归船"以浩渺空间收束,将个人命运置于时代离乱中,凸显出诗人晚境苍凉却壮怀未已的复杂心境。此诗被视作李白后期沉郁诗风的代表,展现其豪放之外深挚的现实关怀。

DeepSeek赏析

这首送别诗以苍茫意象和深沉情感交织,展现游子羁旅之思与超然之志。诗人通过"巴月三成弦"的时序变化,"朔风摇落"的萧瑟景象,勾勒出漂泊无依的愁绪。"杳杳山外日,茫茫江上天"以寥廓空间凸显孤独感,而"人迷洞庭水,雁度潇湘烟"则暗喻人生迷途。后八句转入哲理思索,用"百龄荡漾""万化推迁"道出生命无常,又以"蓬海浅""三桃圆"的仙家典故反衬现实困顿。末四句"倚剑浩叹""扪襟自怜"的苦闷与"游五湖""濯沧浪"的洒脱形成张力,体现诗人既困于尘世又向往超脱的矛盾心境。全诗将羁旅愁思、生命感悟与隐逸情怀熔于一炉,在时空交错的意境中完成了一次精神漫游。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