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海楼晚景五绝
望海楼晚景五绝朗读海上涛头一线来,楼前指顾雪成堆。
从今潮上君须上,更看银山二十回。
横风吹雨入楼斜,壮观应须好句夸。
雨过潮平江海碧,电光时掣紫金蛇。
青山断处塔层层,隔岸人家唤欲应。
江上秋风晚来急,为传钟鼓到西兴。
楼下谁家烧夜香,玉笙哀怨弄初凉。
临风有客吟秋扇,拜月无人见晚妆。
沙河灯火照山红,歌鼓喧喧笑语中。
为问少年心在否,角巾欹侧鬓如蓬。
摘要
《望海楼晚景五绝》是北宋苏轼任杭州通判时创作的七言绝句组诗。熙宁五年(1072)八月,苏轼监考贡举后登望海楼,恰逢钱塘江潮与暴雨骤至,遂以雄健笔力描绘瞬息万变的奇景。其中"横风吹雨入楼斜"写暴雨突袭的狂放,"电光时掣紫金蛇"以金蛇喻闪电之奇诡,"雨过潮平江海碧"则陡转静谧,展现其驾驭自然气象的非凡笔力。组诗既实录钱塘江的壮阔潮汐与骤雨初晴,更暗含诗人对人生风雨的从容观照——于雷霆万钧中见碧海青天的境界,正是其豁达胸襟的早期写照。清代纪昀评"有气概而自然",钱锺书称其"放笔快意",这组诗以动态之美与哲学意蕴,成为宋代写景诗的典范之作。
DeepSeek赏析
苏轼此诗以钱塘江潮为背景,铺陈四段不同场景,犹如四幅流动的画卷。"海上涛头"二句先声夺人,写潮头初至之状;"横风吹雨"四句转写风雨中潮势之壮;"青山断处"四句又转写风静潮平后的暮色景致;末四句则写观潮后的市井夜生活。全诗笔势纵横,时而如惊雷骤雨,时而似清风徐来,将潮涌时的雄奇与退潮后的恬静熔于一炉。尤其"电光时掣紫金蛇"之喻,化无形为有形,令人目眩神摇。结尾以"角巾欹侧鬓如蓬"作结,暗含人生易老的感慨,与壮阔的江潮形成微妙对照。

苏轼(1037-1101),北宋文学家、书画家、美食家。字子瞻,号东坡居士。汉族,四川人,葬于颍昌(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)。一生仕途坎坷,学识渊博,天资极高,诗文书画皆精。其文汪洋恣肆,明白畅达,与欧阳修并称欧苏,为“唐宋八大家”之一;诗清新豪健,善用夸张、比喻,艺术表现独具风格,与黄庭坚并称苏黄;词开豪放一派,对后世有巨大影响,与辛弃疾并称苏辛;书法擅长行书、楷书,能自创新意,用笔丰腴跌宕,有天真烂漫之趣,与黄庭坚、米芾、蔡襄并称宋四家;画学文同,论画主张神似,提倡“士人画”。著有《苏东坡全集》和《东坡乐府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