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微雨夜行

微雨夜行朗读
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诗词

漠漠秋云起,稍稍夜寒生。

但觉衣裳湿,无点亦无声。

摘要

白居易的《微雨夜行》是一首描绘夜间微雨景象的精致小诗。全诗仅二十字:“漠漠秋云起,稍稍夜寒生。但觉衣裳湿,无点亦无声。”此诗创作年代不详,但从其自然真切的笔触可见白居易一贯关注生活细节的风格。诗中并未直接抒发强烈情感,而是通过细腻捕捉秋夜微雨的形态——云起带来的微寒、雨丝细密到衣裳渐湿却几乎无声无痕,营造出静谧朦胧的意境。这种对细微之物的敏锐体察,体现了白居易诗歌“浅近晓畅”的艺术特色。诗人借无形之雨写无形之寒,以衣裳的触感暗示雨的存在,巧妙传递出秋夜独行时人与自然的微妙感应。全诗不着悲喜,却在平淡中透出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感知,展现了白居易捕捉生活诗意瞬间的非凡能力,在历代评家眼中,正是这类小诗彰显了其“言浅而思深”的无声渗透力。

DeepSeek赏析

这首诗以极为简练的笔触,传神地描绘出秋夜微寒中湿润的氛围。前两句"漠漠秋云起,稍稍夜寒生",通过叠词"漠漠"和"稍稍",将秋云渐起、寒意渐生的过程表现得细致入微。后两句"但觉衣裳湿,无点亦无声",巧妙地捕捉到一种难以言说的湿润感,虽不见雨点,不闻雨声,却已感受到空气中弥漫的湿意。诗人以敏锐的感官体验,写出了秋夜特有的含蓄静谧之美,将无形的湿度转化为可感的艺术形象,展现了深厚的写景功力。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