兵车行
兵车行朗读车辚辚,马萧萧,行人弓箭各在腰。
耶娘妻子走相送,尘埃不见咸阳桥。
(耶娘 一作:“爷”)牵衣顿足拦道哭,哭声直上干云霄。
道旁过者问行人,行人但云点行频。
或从十五北防河,便至四十西营田。
去时里正与裹头,归来头白还戍边。
边庭流血成海水,武皇开边意未已。
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,千村万落生荆杞。
纵有健妇把锄犁,禾生陇亩无东西。
况复秦兵耐苦战,被驱不异犬与鸡。
长者虽有问,役夫敢申恨?且如今年冬,未休关西卒。
县官急索租,租税从何出?信知生男恶,反是生女好。
生女犹得嫁比邻,生男埋没随百草。
君不见,青海头,古来白骨无人收。
新鬼烦冤旧鬼哭,天阴雨湿声啾啾!
摘要
杜甫的《兵车行》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,当时唐朝频繁对外征战,导致民不聊生,杜甫亲身目睹战争带来的灾难,尤其是征兵造成的家庭破碎和社会动荡。这首诗通过描绘兵车出征的凄惨场景,强烈控诉了统治者的穷兵黩武,表达了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同情和对和平的呼吁。它被誉为杜甫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作,深刻揭露了社会矛盾,展现了人道主义关怀,在中国文学史上评价极高,被视为批判战争、反映民生苦难的经典之作。
诗词大意
译文
车辆隆隆响,战马萧萧鸣,出征士兵弓箭各自佩在腰。
爹娘妻子儿女奔跑来相送,行军时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以致看不见咸阳桥。
拦在路上牵着士兵衣服顿脚哭,哭声直上天空冲入云霄。
路旁经过的人问出征士兵怎么样,出征士兵只是说按名册征兵很频繁。
有的人十五岁到黄河以北去戍守,纵然到了四十岁还要到西部边疆去屯田。
到里长那里用头巾把头发束起来,他们回时已经白头还要去守边疆。
边疆无数士兵流血形成了海水,武皇开拓边疆的念头还没停止。
您没听说汉家华山以东两百州,百千村落长满了草木。
即使有健壮的妇女手拿锄犁耕种,田土里的庄稼也长得没有东西行列。
更何况秦地的士兵又能够苦战,被驱使去作战与鸡狗没有分别。
尽管长辈有疑问,服役的人们怎敢申诉怨恨?
就像今年冬天,还没有停止征调函谷关以西的士兵。
县官紧急地催逼百姓交租税,租税从哪里出?
如果确实知道生男孩是坏事情,反而不如生女孩好。
生下女孩还能够嫁给近邻,生下男孩死于沙场埋没在荒草间。
您没有看见,青海的边上,自古以来战死士兵的白骨没人掩埋。
新鬼烦恼地怨恨旧鬼哭泣,天阴雨湿时众鬼凄厉地发出啾啾的哭叫声。
萧涤非 .杜甫诗选注 .北京 :人民文学出版社 ,1998年8月版 :第25-28页 .
于海娣 等 .唐诗鉴赏大全集 .北京 :中国华侨出版社 ,2010年12月版 :第154-156页 .
蘅塘退士 等 .唐诗三百首·宋词三百首·元曲三百首 .北京 :华文出版社 ,2009年11月版 :第52-53页 .
DeepSeek赏析
杜甫《兵车行》以老成沉郁之笔,绘尽征役之苦。开篇"车辚辚"六字,已闻金戈之声;"牵衣顿足"数语,更见生离之痛。全诗如剥蕉抽茧,由送别场景递进至社会悲剧,以"行人"答问为枢机,转出"点行频"三字血泪。尤以"边庭流血成海水"与"千村万落生荆杞"相映,显征伐之祸。"信知生男恶"之反常语,愈见悲愤之深。末段鬼哭啾啾,直将人间惨剧写入幽冥,令全诗意脉贯注,沉痛处力透纸背。子美以乐府旧题写新事,开合动荡处,尽是史家眼光、诗圣襟怀。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