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清平调·其一

清平调·其一朗读
出自唐代李白的诗词

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露华浓。

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。

摘要

李白的《清平调·其一》是其著名诗作,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,为赞美杨贵妃的美貌而作,描绘宫廷奢华场景。诗中运用“云想衣裳花想容”等生动比喻,表达了对贵妃容颜的倾慕和对盛唐气象的歌颂,凸显李白浪漫主义的想象力。历史上,该诗被高度评价为李白诗艺的典范,影响深远。

诗词大意

译文

见云之灿烂想其衣裳之华艳,见花之艳丽想人之容貌照人。

若不是在群玉山头见到了她,就是在瑶池的月光下来相逢。

注解

云想衣裳花想容,春风拂槛(jiàn)露华浓。 槛:栏杆;露华浓: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。

若非群玉山头见,会向瑶台月下逢。 “若非……会向……”:相当于“不是……就是……”的意思。群玉:山名,传说中西王母所住之地。

参考资料

蘅塘退士 等.唐诗三百首·宋词三百首·元曲三百首.北京:华文出版社,2009:97-98

裴斐.李白诗歌赏析集.成都:巴蜀书社,1988:45-49

全文赏析

此诗想像巧妙,信手拈来,不露造作之痕。诗中语语浓艳,字字流葩,读这首诗,如觉春风满纸,花光满眼,人面迷离,无须刻画,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,是美人玉色,而不是别的。

  第一首,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。首句以云霞比衣服,以花比容貌;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,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;三句以仙女比贵妃;四句以嫦娥比贵妃。这样反复作比,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。然而,诗人采用云、花、露、玉山、瑶台、月色,一色素淡字眼,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,却不露痕迹。

DeepSeek赏析

这首诗以瑰丽想象描绘杨贵妃之美,首句"云想衣裳花想容"运用巧妙比喻,将云霓比作衣裳,花容比作容貌,形成双重意象叠加。次句"春风拂槛"暗喻帝王恩宠,"露华浓"既写实景又暗指美人受宠之态。后两句展开仙境联想,"群玉山"与"瑶台"皆为西王母居所,诗人以仙界绝色衬托人间绝色,既避免直露之讥,又尽显赞美之忱。全诗虚实相生,比喻新颖,将世俗之美升华至仙境高度,充分展现李白浪漫主义诗风的超凡想象力。

李白(701年-762年),字太白,号青莲居士,唐朝浪漫主义诗人,被后人誉为“诗仙”。祖籍陇西成纪(待考),出生于西域碎叶城,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。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,有《李太白集》传世。762年病逝,享年61岁。其墓在今安徽当涂,四川江油、湖北安陆有纪念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