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意
古意朗读男儿事长征,少小幽燕客。
赌胜马蹄下,由来轻七尺。
杀人莫敢前,须如猬毛磔。
黄云陇底白云飞,未得报恩不能归。
辽东小妇年十五,惯弹琵琶解歌舞。
今为羌笛出塞声,使我三军泪如雨。
摘要
李颀的《古意》是一首具有鲜明盛唐气象的七言古诗,融合了边塞豪情与人性悲悯。此诗约作于开元、天宝年间,当时唐王朝国力强盛,但边疆战事频繁,文人普遍关注戍边将士的生活与情感。诗中前半段以雄健笔触刻画了一位少年英雄的形象:“男儿事长征,少小幽燕客。赌胜马蹄下,由来轻七尺”,展现其视死如归的豪迈气概;而后半段笔锋突转,“今为羌笛出塞声,使我三军泪如雨”,通过幽怨的笛声瞬间瓦解了铁血表象,暴露出将士们深藏的思乡柔情。这种刚柔相济的对照手法,既讴歌了保家卫国的英雄主义,又深刻揭示了战争对个体生命的摧残,在盛唐边塞诗中独树一帜。明代胡应麟在《诗薮》中特别称赏“黄云陇底白云飞”一句,认为其意象苍茫而情感深挚,体现了李颀七言古诗“情思婉曲,气骨苍然”的艺术特色。
诗词大意
译文
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,从军远征,从小就在幽燕纵横驰骋。
经常与人在马上比试胜负,从不珍惜七尺身躯。
奋勇搏杀,没人敢上前招应;气宇轩昂,脸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丛生。
陇下黄沙弥漫,上面白云飘飞,未报朝廷恩情怎能轻易言归。
辽东少妇年方十五,她弹熟了琵琶能歌善舞。
今日用羌笛吹一支出塞乐曲,感动得全军将士泪下如雨。
DeepSeek赏析
这首边塞诗以豪迈笔调勾勒英勇将士形象,开篇"男儿"二字便定下雄浑基调。"马蹄下"赌胜的细节描写生动展现军人气概,而"须如猬毛磔"的夸张比喻更添粗犷韵味。诗中时空转换自然,从陇底黄云到辽东小妇的琵琶声,既展现塞外风光,又以乐声触动将士思乡柔情。"泪如雨"的结句与前面豪情形成强烈反差,深刻揭示了军人刚强外表下的柔软心肠。全诗刚柔并济,在刀光剑影中暗藏人性温度,堪称边塞诗中的杰作。

李颀(690-751),汉族,东川(今四川三台)人(有争议),唐代诗人。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。开元十三年进士,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,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,风格豪放,慷慨悲凉,七言歌行尤具特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