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贫女

贫女朗读
出自唐代秦韬玉的诗词

蓬门未识绮罗香,拟托良媒益自伤。

谁爱风流高格调,共怜时世俭梳妆。

敢将十指夸针巧,不把双眉斗画长。

苦恨年年压金线,为他人作嫁衣裳。

摘要

《贫女》是晚唐诗人秦韬玉借贫女自喻的托物言志之作。此诗通过一位贫寒女子的独白,展现她高洁自持却无人赏识的困境:"蓬门未识绮罗香,拟托良媒益自伤。谁爱风流高格调,共怜时世俭梳妆。"尾联"苦恨年年压金线,为他人作嫁衣裳"更成为千古名句,以缝衣女的辛劳暗喻寒士怀才不遇、屈居人下的愤懑。全诗以质朴语言揭示社会不公,既是对底层才女的深切同情,更是诗人自身虽具经纬之才却久居幕府、壮志难酬的写照。其双关隐喻手法与深刻的社会批判精神,使这首诗成为唐代贫士题材中最具感染力的代表作之一。

诗词大意

译文

贫家的女儿不识绮罗的芳香,想托个良媒说亲更感到悲伤。

谁能爱我高尚的品格和情调?却都喜欢时下正流行的俭妆。

敢夸十指灵巧针线做得精美,决不天天描眉与人争短比长。

深恨年年手里拿着金线刺绣,都是替富人家小姐做嫁衣裳。

参考资料

彭定求 等 .全唐诗(下) .上海 :上海古籍出版社 ,1986年10月版 :第1682-1683页 .

于海娣 等 .唐诗鉴赏大全集 .北京 :中国华侨出版社 ,2010年12月版 :第426-427页 .

蘅塘退士 等 .唐诗三百首·宋词三百首·元曲三百首 .北京 :华文出版社 ,2009年11月版 :第171-172页 .

DeepSeek赏析

这首闺怨诗以贫家女子的口吻道出内心苦楚,堪称唐代社会底层女性的真实写照。诗人以"蓬门"与"绮罗"的鲜明对比开篇,揭示了贫富差距造成的人生困境。"拟托良媒"四字道出待嫁女子的忐忑与无奈,而"益自伤"三字更将这种心理刻画得入木三分。颈联"敢将十指夸针巧"凸显女子以才艺自矜的傲骨,尾联"为他人作嫁衣裳"则以反讽笔法,将贫女不得不为他人作嫁的辛酸展现得淋漓尽致。全诗语言质朴却意蕴深沉,通过贫女的自述,折射出封建社会女性命运的普遍悲哀。

秦韬玉 唐代诗人,生卒年不详,字中明,一作仲明,京兆(今陕西西安市)人,或云郃阳(今陕西合阳)人。出生于尚武世家,父为左军军将。少有词藻,工歌吟,却累举不第,后谄附当时有权势的宦官田令孜,充当幕僚,官丞郎,判盐铁。黄巢起义军攻占长安后,韬玉从僖宗入蜀,中和二年(882)特赐进士及第,编入春榜。田令孜又擢其为工部侍郎、神策军判官。时人戏为“巧宦”,后不知所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