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阁夜

阁夜朗读
出自唐代杜甫的诗词

岁暮阴阳催短景,天涯霜雪霁寒宵。

五更鼓角声悲壮,三峡星河影动摇。

野哭几家闻战伐,夷歌数处起渔樵。

卧龙跃马终黄土,人事依依漫寂寥。

(版本一) 岁暮阴阳催短景,天涯霜雪霁寒宵。

五更鼓角声悲壮,三峡星河影动摇。

野哭千家闻战伐,夷歌数处起渔樵。

卧龙跃马终黄土,人事音书漫寂寥。

(版本二)

摘要

杜甫的《阁夜》是唐代诗人杜甫在安史之乱后流寓成都时创作的一首诗。创作背景是杜甫晚年寓居浣花草堂,正值战乱频仍、国家动荡之际,诗人独居阁楼,面对寂静夜晚,感怀身世。诗中通过描绘夜色深沉、风声萧瑟的景象,抒发了对战争破坏、民生疾苦的深切忧思,体现了杜甫一贯的忧国忧民情怀。历史评价上,这首诗被视为杜甫抒情诗的代表作,后人赞誉其艺术精湛、情感真挚,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现实,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重要地位。

诗词大意

译文

冬天到了,白天的时间就越来越短;漫天的雪在这个寒冷的夜晚停住了。

天未明时,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,号角声起伏悲壮;倒映在三峡水中的星影摇曳不定。

战乱的消息传来,千家万户哭声响彻四野;渔人、樵夫们在好几个地方唱起了民歌。

(像)诸葛亮和公孙述这样的历史人物,(无论是贤还是愚)都终归黄土;我眼前的这点寂寥(指郊游和亲人间的慰藉)又算得了什么呢。

注解

岁暮阴阳催短景,天涯霜雪霁(jì)寒宵。阴阳:指日月。短景:指冬季日短。景:通“影”,日光。霁: 雪停。

五更鼓角声悲壮,三峡星河影动摇。五更鼓角:天未明时,当地的驻军已开始活动起来。三峡:指瞿塘峡、巫峡、西陵峡。星河:银河,这里泛指天上的群星。

野哭几家闻战伐,夷歌数处起渔樵(qiáo)。野哭:战乱的消息传来,千家万户的哭声响彻四野。战伐:崔旰(gàn)之乱。夷歌:指四川境内少数民族的歌谣。夷,指当地少数民族。

卧龙跃马终黄土,人事依依漫寂寥。(版本一)卧龙:指诸葛亮。跃马:指公孙述。这里用晋代左思《蜀都赋》中“公孙跃马而称帝”之意。诸葛亮和公孙述在夔州都有祠庙,故诗中提到。这句是贤人和愚人终成黄土之意。人事:指交游。音书:指亲朋间的慰藉。漫:徒然、白白的。

DeepSeek赏析

这首《阁夜》是杜甫晚年漂泊夔州时的代表作,展现了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沉感慨。首联"岁暮阴阳催短景,天涯霜雪霁寒宵",以岁末的短促光阴与天涯霜雪的寒夜相映,奠定了全诗苍凉的基调。"五更鼓角"与"三峡星河"形成强烈对比,既有战争的悲壮,又有自然的永恒。"野哭几家"与"夷歌数处"更是将战乱中百姓的苦难与渔樵的闲适并置,凸显了乱世中的民生多艰。尾联以诸葛孔明与公孙述的历史典故,道出英雄终归黄土的哲理,而"人事音书漫寂寥"一句,则流露出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无限怅惘。全诗时空交错,意象密集,既有对现实的深刻观察,又蕴含着超越时空的哲思,堪称杜甫七律中的杰作。

杜甫(712-770),字子美,自号少陵野老,世称“杜工部”、“杜少陵”等,汉族,河南府巩县(今河南省巩义市)人,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杜甫被世人尊为“诗圣”,其诗被称为“诗史”。杜甫与李白合称“李杜”,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“小李杜”区别开来,杜甫与李白又合称“大李杜”。他忧国忧民,人格高尚,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,诗艺精湛,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,影响深远。759-766年间曾居成都,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