灞上秋居
灞上秋居朗读灞原风雨定,晚见雁行频。
落叶他乡树,寒灯独夜人。
空园白露滴,孤壁野僧邻。
寄卧郊扉久,何年致此身。
摘要
马戴的《灞上秋居》是唐代诗人马戴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,创作于他流寓长安期间,描述了灞上(今西安附近)秋天的萧瑟景象。诗中通过“落叶他乡树,寒灯独夜人”等意象,抒发了诗人漂泊异乡的孤寂与人生无常的感慨,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归乡之思的深沉情感。这首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在文学史上被誉为唐诗中的佳作,体现了马戴情景交融的艺术风格,后世评价其以秋景寓情,感染力强。
诗词大意
译文
灞原上的秋风细雨初定,傍晚看见雁群南去不停。
面对他乡树木落叶纷纷,寒夜的孤灯独照我一人。
空园里白露频频地下滴,单门独户只与野僧为邻。
寄卧荒凉郊居为时已久,何时才能为国致力献身?
注解
灞(bà)原风雨定,晚见雁行频。灞上:又作“霸上”,古代地名,位于今陕西西安东,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,为作者来京城后的寄居之所。
落叶他乡树,寒灯独夜人。
空园白露滴,孤壁野僧邻。
寄卧郊扉(fēi)久,何年致此身。 郊扉:郊居。致此身: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。
参考资料
于海娣 等.唐诗鉴赏大全集.北京:中国华侨出版社,2010:404
DeepSeek赏析
这首诗以清冷的笔调勾勒出孤寂漂泊的羁旅情思。首联以"灞原风雨"开篇,营造出萧瑟秋意,雁阵南飞更添离愁。颔联"落叶他乡树"与"寒灯独夜人"形成工整对仗,异乡游子形单影只的形象跃然纸上。颈联转写空园露滴、孤壁僧邻,以环境细节烘托处境的凄凉。尾联直抒胸臆,道出诗人久居异乡、功业未就的怅惘。全诗语言凝练,意境浑成,将客居之愁与身世之感融为一体,颇具晚唐诗沉郁顿挫之风。

马戴(799—869),字虞臣,唐定州曲阳(今江苏省东海县)人。晚唐时期著名诗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