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清明日宴梅道士房

清明日宴梅道士房朗读
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诗词

林卧愁春尽,开轩览物华。

忽逢青鸟使,邀入赤松家。

金灶初开火,仙桃正发花。

童颜若可驻,何惜醉流霞。

摘要

孟浩然的《清明日宴梅道士房》是一首唐代山水田园诗,创作于诗人游历隐居期间,背景为清明节时宴请道士友人梅某,体现了隐士生活的闲适。诗中通过对春日景物、宴饮欢聚的细腻描绘,如“林花扫更落,径草踏还生”,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、友情真挚及超脱世俗纷扰的向往,流露出宁静淡泊的人生态度。这首诗作为孟浩然清新自然诗风的代表作,历来被誉为展现盛唐隐逸情怀的佳作。

DeepSeek赏析

这首五言律诗以归隐求仙为主题,展现了诗人对超脱尘世的向往。首联"林卧"二句勾勒出隐逸生活的闲适画面,而"愁春尽"三字则暗含时光流逝的隐忧。颔联"青鸟""赤松"的意象运用精妙,将仙家传说与现实场景自然融合。颈联"金灶""仙桃"的描写充满道教色彩,营造出神秘的仙境氛围。尾联直抒胸臆,"童颜""流霞"的对比凸显了诗人对长生不老的渴望。全诗语言清新流畅,意境飘逸超然,在闲适的隐居生活中寄托了追求永恒的生命理想,体现了盛唐文人特有的精神追求。

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诗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山,著诗二百余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