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/ 秦中寄远上人

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/ 秦中寄远上人朗读
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诗词

一丘常欲卧,三径苦无资。

北土非吾愿,东林怀我师。

黄金燃桂尽,壮志逐年衰。

日夕凉风至,闻蝉但益悲。

摘要

孟浩然的《秦中感秋寄远上人》是唐代一首五言古诗,写于作者在长安求仕失败后流寓秦中(今陕西地区)的秋天,寄给僧人远上人。诗中描绘秋景萧瑟,如“北山白云里,隐者自怡悦”,抒发了羁旅孤寂、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向往隐逸生活的思想,体现了孟浩然清高淡泊、超脱世俗的性情。这首诗被后世誉为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,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展现了孟浩然自然清新的艺术风格,在文学史上评价甚高。

诗词大意

译文

本想长久地归隐山林,又苦于无钱举步维艰。

滞留长安不是我心愿,心向东林把我师怀念。

黄金像烧柴一般耗尽,壮志随岁月逐日衰减。

黄昏里吹来萧瑟凉风,听晚蝉声声愁绪更添。

参考资料

邓安生 孙佩君 .孟浩然诗选译 .成都 :巴蜀书社 ,1990 :137-138 .

蘅塘退士 等 .唐诗三百首·宋词三百首·元曲三百首 .北京 :华文出版社 ,2009 :121 .

DeepSeek赏析

孟浩然此诗流露出仕途失意、归隐无资的苦闷。开篇以"一丘常欲卧"道出隐居之愿,却因"三径苦无资"而不得实现。中间四句层层递进:先言不愿留滞北方,复思东林故友;继写经济困窘如燃桂取暖,壮志渐消似秋蝉鸣悲。末二句尤见匠心,"凉风"与"蝉鸣"这两个意象的叠加,将诗人内心的凄凉渲染得淋漓尽致。全诗语言质朴却情致深婉,在平淡叙述中暗藏汹涌情感,体现了孟诗"清淡自然"而又"含蓄深沉"的独特风格。

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诗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山,著诗二百余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