留别王侍御维 / 留别王维
留别王侍御维 / 留别王维朗读寂寂竟何待,朝朝空自归。
欲寻芳草去,惜与故人违。
当路谁相假,知音世所稀。
只应守寂寞,还掩故园扉。
摘要
《留别王侍御维》是唐代诗人孟浩然赠别友人王维之作。此诗约作于开元十七年(729年),孟浩然科举落第后滞留长安,深感仕途无望,决意归隐故乡襄阳,临行前向时任监察御史的王维辞别。全诗以“寂寂竟何待,朝朝空自归”开篇,直抒屡试不第的落寞与孤独;继而以“当路谁相假?知音世所稀”慨叹权贵无人援引、知音难觅的困境。末句“只应守寂寞,还掩故园扉”表明归隐之志,在看似平静的抉择中暗含对现实政治的失望与孤高自守的决绝。明代李梦阳评其结句“气味沉郁”,道出寒士失路的典型心境,而诗中“知音世所稀”更成为后世传诵的经典慨叹,既见二人深厚情谊,亦折射盛唐文人仕隐矛盾的精神困境。
DeepSeek赏析
孟浩然这首《留别王维》以细腻笔触勾勒出诗人内心的孤寂与无奈。开篇"寂寂"二字便定下全诗基调,两个"朝朝"映照出诗人日复一日的落寞。"欲寻芳草"却又"惜与故人违",更显踌躇之情。诗中"当路谁相假"的质问,道尽世态炎凉,"知音世所稀"的感叹,则直抒胸臆。末联"只应守寂寞"看似消极,实则蕴含着诗人对高洁品格的坚守。全诗语言质朴,情感真挚,在平淡中见深刻,体现了孟诗特有的清雅风格和隐逸情怀。

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诗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山,著诗二百余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