春宫怨
春宫怨朗读早被婵娟误,欲妆临镜慵。
承恩不在貌,教妾若为容。
风暖鸟声碎,日高花影重。
年年越溪女,相忆采芙蓉。
摘要
杜荀鹤的《春宫怨》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代表作,创作于晚唐乱世时期,反映了社会动荡下宫廷女性的悲惨命运。诗中通过描写宫女面对春日美景却心生哀怨,表达了她们被禁锢的孤独、对自由的渴望以及对封建宫廷制度的无声控诉。杜荀鹤以细腻的笔触揭示人性压抑和社会不公,展现了深厚的人文关怀。这首诗在文学史上广受赞誉,被视为现实主义诗歌的典范,突显了杜荀鹤对弱势群体的同情和对时代的深刻批判。
诗词大意
译文
早年我被容貌美丽所误,落入宫中;我懒得对镜梳妆打扮,是没有受宠。蒙恩受幸,其实不在于俏丽的容颜;到底为取悦谁,叫我梳妆修饰仪容。
鸟儿啼声繁碎,是为有和暖的春风;太阳到了正午,花影才会显得浓重。我真想念,年年在越溪浣纱的女伴;欢歌笑语,自由自在地采撷着芙蓉。
DeepSeek赏析
这首诗以细腻婉约的笔触勾勒出深宫女子的哀怨心境。首联"早被婵娟误"一语双关,既指容貌误终身,又暗喻韶华易逝。颔联写临镜欲妆却意兴阑珊,道出宫人"以色事人"的悲哀。颈联"风暖鸟声碎,日高花影重"以明媚春光反衬寂寞情怀,更显其凄楚。尾联以"采芙蓉"的回忆作结,将眼前寂寥与昔日欢愉形成鲜明对比,余韵悠长。全诗善用反衬手法,语言清丽含蓄,在绮丽春景中寄托深沉的哀怨之情,堪称宫怨诗中的佳作。

杜荀鹤(846~904),唐代诗人。字彦之,号九华山人。汉族,池州石埭(今安徽石台)人。大顺进士,以诗名,自成一家,尤长于宫词。大顺二年,第一人擢第,复还旧山。宣州田頵遣至汴通好,朱全忠厚遇之,表授翰林学士、主客员外郎、知制诰。恃势侮易缙绅,众怒,欲杀之而未及。天祐初卒。自序其文为《唐风集》十卷,今编诗三卷。事迹见孙光宪《北梦琐言》、何光远《鉴诫录》、《旧五代史·梁书》本传、《唐诗纪事》及《唐才子传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