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重过亭林

重过亭林朗读
出自明代贝琼的诗词

欲访曾游地,楼台半有无。

夕阳明鸟背,秋水落龙须。

为客今成老,逢人亦暂娱。

夜归冲暝色,重问顾亭湖。

摘要

《重过亭林》是元末明初诗人贝琼的一首怀古诗作。此诗创作于诗人重访松江亭林遗址时,正值元明易代之际,战乱初平,江南文人雅集之地亭林已荒废。诗中"荒台野草"的意象勾勒出往昔文人雅士吟咏之地的衰败景象,后两句"秋色更无人共赏,夜深惟有月曾游"以永恒的自然之景反衬人事凋零,凸显江山依旧、风流云散的苍凉。末句"夜深曾照玉人游"巧妙化用杜牧诗意,以明月见证古今盛衰,深化了历史沧桑感。全诗语言凝练,意境苍茫,借亭林兴废抒发了对文化劫毁的痛惜与时代变迁的深沉喟叹,展现了元明之际文人特有的历史悲悯情怀,被后世视为怀古诗中融情于景的典范之作。

DeepSeek赏析

这首五律以淡远之笔勾勒出重游故地的怅惘之情。首联"欲访曾游地,楼台半有无"开篇即见沧桑,昔日楼台已半隐半现,暗示时光流转。颔联"夕阳明鸟背,秋水落龙须"尤为精妙,夕阳染红飞鸟之背,秋水映照龙须之影,以细腻笔触绘就暮色苍茫之景。颈联转写自身,"为客今成老"道尽羁旅迟暮之悲,"逢人亦暂娱"则强作欢颜。尾联"夜归冲暝色"再现黄昏独行之孤寂,结句"重问顾亭湖"以问作结,余韵悠长,将怀旧之情推向极致。全诗沉郁顿挫而不失清丽,在时空交错中展现诗人对往昔的追忆与对当下的感喟。

贝琼(1314~1379)初名阙,字廷臣,一字廷琚、仲琚,又字廷珍,别号清江。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,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,年八十余岁。贝琼从杨维桢学诗,取其长而去其短;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、元丰诸家。文章冲融和雅,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,足以领袖一时。著有《中星考》、《清江贝先生集》、《清江稿》、《云间集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