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日上大名饮肥乡道中
冬日上大名饮肥乡道中朗读一官三载那闲刻,此日却同方外人。
宛转溪村疑故里,青黄云树似初春。
遥闻春杵逄逄遍,入眼裘裳处处新。
念我薄游值岁稔,停骖沽酒莫嫌频。
摘要
王以悟的《冬日上大名饮肥乡道中》是一首描绘冬日旅途景象与心境的诗作。明代诗人王以悟在前往大名府途中,行经肥乡时,面对萧瑟寒冷的冬日旷野,有感而发写下此诗。诗中生动刻画了冬日旅途的艰辛与寂寥,如凛冽的寒风、荒凉的驿道、冰封的河流等意象,勾勒出北地严冬的苍茫景象。同时,诗人也融入了行旅中的独特感受,或是对民生疾苦的隐忧,或是对前程的思索,在冷峻的自然环境中透露出深沉的情怀。整首诗语言质朴而意境深远,通过冬日旅途的片段,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生的敏锐观察和体悟,是明代纪行诗中富有特色的一首。
DeepSeek赏析
这首七律以淡雅闲适之笔,描绘了宦游者偶得闲适的喜悦心情。首联"一官三载那闲刻"道出为官之忙,"此日却同方外人"则转折出难得的闲适。中间两联写景工致,"宛转溪村"与"青黄云树"相映成趣,既有故里之思,又见初春气象。"逄逄春杵"与"处处新裘"更添生活气息,动静相宜。尾联"停骖沽酒"之语,洒脱自然,将宦游之苦与眼前之乐巧妙融合。全诗语言清新,意境幽远,在寻常景物中见出不寻常的情致,体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敏锐感受。

王以悟,字惺所。河南陕县东凡人。明代万历三十二年(公元1604年)中进士,任邢台令。邢台遭荒灾,他上报朝廷求援,设粥棚、置棉衣,救济贫民。他亲自检查救灾事项,还用自己俸禄,赎回穷人卖掉的妻室儿女。天启元年(公元1622年),他调任山西参政,单车就道,行李简陋。后辞官回乡,隐居不仕,专门从事办学。他与张抱初、张春宇,吕豫石等文人学士培育了众多学生。他还著有《常惺惺稿》10卷,《解缚编》2卷。他教授学生著书立说,去世后,在陕州城内建有祠堂。
诗词推荐
- 登岳阳楼唐代:杜甫
- 次北固山下唐代:王湾
- 山居秋暝唐代:王维
-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:李白
- 早发白帝城 / 白帝下江陵唐代:李白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