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海月

海月朗读
出自明代成鹫的诗词

天水茫茫光四垂,夜珠飞上珊瑚枝。

老人独坐船头望,疑是扶桑浴日时。

摘要

《海月》是明末清初岭南高僧成鹫创作的一首禅理诗。此诗以海上明月为意象,通过"浮光散作千溪影"的灵动描写,展现月华普照万物的自然之美。后两句"明珠自向灵渊吐,不管骊龙睡不醒"暗含禅机,借骊龙护珠的典故,表达佛性本自具足、不假外求的哲理。全诗将澄澈的海月之境与深邃的佛理相融合,在空明意境中传递出破除执念、自在解脱的禅宗思想,体现了成鹫作为方外诗人"以诗说禅"的独特风格。

DeepSeek赏析

这首小诗意境开阔,气象雄浑,寥寥数语便勾勒出一幅海上日出的壮丽图景。前两句"天水茫茫光四垂,夜珠飞上珊瑚枝"以瑰丽的想象描绘黎明时分海天相接、霞光四射的奇观,将朝霞比作夜明珠飞上珊瑚枝,意象新颖而富有动感。后两句"老人独坐船头望,疑是扶桑浴日时"通过老渔翁的视角,将眼前景象与神话传说中的扶桑日出相联系,既写出了老人见多识广的阅历,又增添了画面的神秘色彩。全诗虚实相生,将现实与想象完美融合,充分展现了诗人对海上日出这一自然奇观的独特感悟。

成鹫(1637-1722),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。又名光鹫,字迹删,号东樵山人。俗姓方,名觊恺,字麟趾,番禺(今属广东省)人。出身书香仕宦世家。年四十一,从本师西来离幻即石洞和尚披剃。继法于硕堂禅师,系憨山大师徒孙。与陶环、何绛等南明抗清志士为生死之交。与屈大均、梁佩兰唱酬,粤中士人多从教游。先后主持澳门普济寺、肇庆庆云寺、广州大通寺,终于大通。其为人豪放倜傥,诗文亦卓厉痛快,尽去雕饰,颇有似庄子处。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。作品有《楞严直说》十卷、《鼎湖山志》八卷、《咸陟堂集》四十三卷、《金刚直说》一卷、《老子直说》二卷、《庄子内篇注》一卷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