西江月·八万四千偈後
西江月·八万四千偈後朗读八万四千偈后,更谁妙语披襟。
纫兰结佩有同心。
唤取诗翁来饮。
镂玉裁冰著句,高山流水知音。
胸中不受一尘侵。
却怕灵均独醒。
摘要
《西江月·八万四千偈后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的作品。此词作于作者晚年隐居瓢泉期间,借佛教典故抒发人生感悟。上阕以"八万四千偈"暗喻佛法浩瀚,却不及自然风月令人神清气爽;下阕通过"维摩""天女"等佛经意象,表达超脱尘世纷扰的豁达心境。全词将禅理与词境相融,在"莫问星星鬓染霜"的洒脱中,透露出词人历经宦海浮沉后,以佛理消解现实苦闷的智慧,展现其豪放词风外的空灵一面。梁启超评此词"胸次浩然",体现了辛弃疾思想中儒释道交融的复杂面向。
DeepSeek赏析
此词以禅意入笔,却处处透着文人雅趣。"八万四千偈"开篇即见佛理,而"妙语披襟"又显文士风流。"纫兰结佩"用屈子典故,暗含高洁之志。"镂玉裁冰"状诗之精妙,"高山流水"喻知音难觅。结句"胸中不受一尘侵"见其超脱,而"却怕灵均独醒"又现忧思。全篇用典而不涩,写意而不空,将禅理、诗情、人格融为一体,在清雅中见深沉,在超逸中含郁结,诚为妙品。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
诗词推荐
- 登岳阳楼唐代:杜甫
- 次北固山下唐代:王湾
- 山居秋暝唐代:王维
-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:李白
- 早发白帝城 / 白帝下江陵唐代:李白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