枯棘双禽
枯棘双禽朗读山禽白头如老翁,一双相命复相从。
秋田无禾苦不饱,下上胡为荆棘中。
摘要
贝琼的《枯棘双禽》是元末明初一首咏物抒怀的七言绝句。诗人以枯棘枝头一对相依的禽鸟为对象,描绘它们在寒风中坚守的形象。诗中“朔风凛凛吹枯棘”点明严酷环境,“上有双禽共栖宿”则凸显禽鸟的不离不弃。后两句“朝饮清泉心自足,暮投深莽常相逐”通过日常细节,展现其清贫自守、患难与共的品质。全诗借物喻人,托物言志,在枯寂萧索的意象中寄寓着对坚贞气节与真挚情谊的赞颂,暗含了乱世文人对高尚人格的追求。贝琼作为元明易代之际的遗民诗人,其作品常以隐微笔法抒写故国之思与孤傲情怀,此诗虽未明言背景,但其枯寒之境与双禽相守的意象,正是诗人精神世界的生动写照。
DeepSeek赏析
此诗以白头山禽喻老翁,构思巧妙,语言质朴而意蕴深远。首句"山禽白头如老翁",以禽鸟之形貌比老翁之态,意象生动。次句"一双相命复相从",道出白头夫妇相依为命的境况,情深意切。后二句"秋田无禾苦不饱,下上胡为荆棘中",写饥寒交迫之境,却又在荆棘中相携而行,既写出贫贱夫妻的艰难生活,又暗含相濡以沫的深情。全诗以禽鸟喻人,以小见大,在简练的语言中寄寓了深沉的人生况味,体现了诗人对贫苦百姓的同情与关怀。

贝琼(1314~1379)初名阙,字廷臣,一字廷琚、仲琚,又字廷珍,别号清江。约生于元成宗大德初,卒于明太祖洪武十二年,年八十余岁。贝琼从杨维桢学诗,取其长而去其短;其诗论推崇盛唐而不取法宋代熙宁、元丰诸家。文章冲融和雅,诗风温厚之中自然高秀,足以领袖一时。著有《中星考》、《清江贝先生集》、《清江稿》、《云间集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