马山杂咏三十韵 其二十四
马山杂咏三十韵 其二十四朗读閒门秋水日清泠,万竹交加抱一亭。
过客未须寻路入,高歌谁许隔墙听。
坐看精卫填东海,翻笑鲲鹏化北冥。
老去渐知生意少,夜来添火读黄庭。
摘要
成鹫的《马山杂咏三十韵 其二十四》是清代岭南遗民诗僧的代表作之一。此诗以马山幽居为背景,通过“古洞云深”“石泉清浅”等自然意象,勾勒出超然世外的禅境。诗人借山水抒怀,在“鹤梦初回”“松阴半落”的静谧中,透露出对尘俗的疏离与对隐逸生活的坚守。尾联“老僧心似水,日夜自涓涓”,以流水喻心境,既显空明澄澈的禅悟,亦暗含遗民不随波逐流的孤高气节。全诗语言清冷洗练,将遗民情怀融入山水禅境,在岭南诗坛独树一帜。
DeepSeek赏析
此诗意境清幽深远,以闲门秋水起笔,勾勒出一幅与世隔绝的隐逸图景。万竹环抱一亭,既显清高孤傲,又暗喻文人风骨。颔联"过客未须寻路入"尤见超脱尘俗之志,而"高歌谁许隔墙听"更显孤芳自赏之意。颈联用精卫填海、鲲鹏化溟之典,寄寓人生抱负与无奈,转折处见沧桑。尾联"老去渐知生意少"道尽岁月流逝之叹,而夜读黄庭之举,又见诗人晚年犹自勤学不辍的高洁品格。全诗语言凝练,用典自然,在淡泊中见深沉,于闲适中寓感慨,展现了文人雅士超然物外而又心系天地的精神境界。

成鹫(1637-1722),清朝初年广东肇庆鼎湖山庆云寺僧。又名光鹫,字迹删,号东樵山人。俗姓方,名觊恺,字麟趾,番禺(今属广东省)人。出身书香仕宦世家。年四十一,从本师西来离幻即石洞和尚披剃。继法于硕堂禅师,系憨山大师徒孙。与陶环、何绛等南明抗清志士为生死之交。与屈大均、梁佩兰唱酬,粤中士人多从教游。先后主持澳门普济寺、肇庆庆云寺、广州大通寺,终于大通。其为人豪放倜傥,诗文亦卓厉痛快,尽去雕饰,颇有似庄子处。沈德潜誉为诗僧第一。作品有《楞严直说》十卷、《鼎湖山志》八卷、《咸陟堂集》四十三卷、《金刚直说》一卷、《老子直说》二卷、《庄子内篇注》一卷等。
诗词推荐
- 登岳阳楼唐代:杜甫
- 次北固山下唐代:王湾
- 山居秋暝唐代:王维
-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:李白
- 早发白帝城 / 白帝下江陵唐代:李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