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咏物"类型的诗
-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宋代:赵鼎长道县和元彦修梅词。 彦修,钱塘人,名时敏。 坐张天觉党,自户部员外郎谪监长道之白石镇。 一朵江梅春带雪。 玉软云娇,姑射肌肤洁。 照影凌波微步怯。 暗香浮动黄昏月。 谩道广平心似铁。 词赋风流,不尽愁千结。 望断江南音信绝。 陇头行客空情切。 
-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唐代:张谓一树寒梅白玉条,迥临村路傍溪桥。 (村路 一作:林村)不知近水花先发,疑是经冬雪未销。 
-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明代:归有光吴、长洲二县,在郡治所,分境而治。 而郡西诸山,皆在吴县。 其最高者,穹窿、阳山、邓尉、西脊、铜井。 而灵岩,吴之故宫在焉,尚有西子之遗迹。 若虎丘、剑池及天平、尚方、支硎,皆胜地也。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,七十二峰沉浸其间,则海内之奇观矣。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,未及三年,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。 君之为县,有惠爱,百姓扳留之,不能得,而君亦不忍于其民。 由是好事者绘《吴山图》以为赠。 夫令之于民,诚重矣。 令诚贤也,其地之山川草木,亦被其泽而有荣也;令诚不贤也,其地之山川草木,亦被其殃而有辱也。 君于吴之山川,盖增重矣。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,尸祝于浮屠、老子之宫也,固宜。 而君则亦既去矣,何复惓惓于此山哉?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,至以为《思黄州》诗,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。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,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,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。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。 一日,与余同在内庭,出示此图,展玩太息,因命余记之,噫!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,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! 
-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宋代:李纲耕犁千亩实千箱,力尽筋疲谁复伤?但得众生皆得饱,不辞羸病卧残阳。 
-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宋代:王禹偁谁种萧萧数百竿?伴吟偏称作闲官。 不随夭艳争春色,独守孤贞待岁寒。 声拂琴床生雅趣,影侵棋局助清欢。 明年纵便量移去,犹得今冬雪里看! 
-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宋代:王禹偁黄冈之地多竹,大者如椽。 竹工破之,刳去其节,用代陶瓦。 比屋皆然,以其价廉而工省也。 子城西北隅,雉堞圮毁,蓁莽荒秽,因作小楼二间,与月波楼通。 远吞山光,平挹江濑,幽阒辽夐,不可具状。 夏宜急雨,有瀑布声;冬宜密雪,有碎玉声。 宜鼓琴,琴调虚畅;宜咏诗,诗韵清绝;宜围棋,子声丁丁然;宜投壶,矢声铮铮然;皆竹楼之所助也。 公退之暇,被鹤氅衣,戴华阳巾,手执《周易》一卷,焚香默坐,消遣世虑。 江山之外,第见风帆沙鸟,烟云竹树而已。 待其酒力醒,茶烟歇,送夕阳,迎素月,亦谪居之胜概也。 彼齐云、落星,高则高矣;井干、丽谯,华则华矣;止于贮妓女,藏歌舞,非骚人之事,吾所不取。 吾闻竹工云:“竹之为瓦,仅十稔;若重覆之,得二十稔。 ”噫!吾以至道乙未岁,自翰林出滁上,丙申,移广陵;丁酉又入西掖;戊戌岁除日,新旧岁之交,即除夕。 有齐安之命;己亥闰三月到郡。 四年之间,奔走不暇;未知明年又在何处,岂惧竹楼之易朽乎!幸后之人与我同志,嗣而葺之,庶斯楼之不朽也! 咸平二年八月十五日记。 
-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宋代:王禹偁两株桃杏映篱斜,妆点商州副使家。 何事春风容不得?和莺吹折数枝花。 
-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宋代:梅尧臣露堤平,烟墅杳。 乱碧萋萋,雨后江天晓。 独有庾郎年最少。 窣地春袍,嫩色宜相照。 接长亭,迷远道。 堪怨王孙,不记归期早。 落尽梨花春又了。 满地残阳,翠色和烟老。 
-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宋代:管鉴春阴漠漠。 海棠花底东风恶。 人情不似春情薄。 守定花枝,不放花零落。 绿尊细细供春酌。 酒醒无奈愁如昨。 殷勤待与东风约。 莫苦吹花,何似吹愁却。 
-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明代:魏学洢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,能以径寸之木,为宫室、器皿 、人物,以至鸟兽、木石,罔不因势象形,各具情态。 尝贻余核舟一,盖大苏泛赤壁云。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,高可二黍许。 中轩敞者为舱,箬篷覆之。 旁开小窗,左右各四,共八扇。 启窗而观,雕栏相望焉。 闭之,则右刻“山高月小,水落石出”,左刻“清风徐来,水波不兴”,石青糁之。 (箬篷 一作:篛篷) 船头坐三人,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,佛印居右,鲁直居左。 苏、黄共阅一手卷。 东坡右手执卷端,左手抚鲁直背。 鲁直左手执卷末,右手指卷,如有所语。 东坡现右足,鲁直现左足,各微侧,其两膝相比者,各隐卷底衣褶中。 佛印绝类弥勒,袒胸露乳,矫首昂视,神情与苏、黄不属。 卧右膝,诎右臂支船,而竖其左膝,左臂挂念珠倚之——珠可历历数也。 舟尾横卧一楫。 楫左右舟子各一人。 居右者椎髻仰面,左手倚一衡木,右手攀右趾,若啸呼状。 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,左手抚炉,炉上有壶,其人视端容寂,若听茶声然。 其船背稍夷,则题名其上,文曰“天启壬戌秋日,虞山王毅叔远甫刻”,细若蚊足,钩画了了,其色墨。 又用篆章一,文曰“初平山人”,其色丹。 通计一舟,为人五;为窗八;为箬篷,为楫,为炉,为壶,为手卷,为念珠各一;对联、题名并篆文,为字共三十有四;而计其长曾不盈寸。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。 嘻,技亦灵怪矣哉! 
诗词推荐
- 登岳阳楼唐代:杜甫
- 次北固山下唐代:王湾
- 山居秋暝唐代:王维
-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:李白
- 早发白帝城 / 白帝下江陵唐代:李白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