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秋天"类型的诗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  欧阳子方夜读书,闻有声自西南来者,悚然而听之,曰:“异哉!”初淅沥以萧飒,忽奔腾而砰湃,如波涛夜惊,风雨骤至。

    其触于物也,鏦鏦铮铮,金铁皆鸣;又如赴敌之兵,衔枚疾走,不闻号令,但闻人马之行声。

    予谓童子:“此何声也?汝出视之。

    ”童子曰:“星月皎洁,明河在天,四无人声,声在树间。

    ”   余曰:“噫嘻悲哉!此秋声也,胡为而来哉?盖夫秋之为状也:其色惨淡,烟霏云敛;其容清明,天高日晶;其气栗冽,砭人肌骨;其意萧条,山川寂寥。

    故其为声也,凄凄切切,呼号愤发。

    丰草绿缛而争茂,佳木葱茏而可悦;草拂之而色变,木遭之而叶脱。

    其所以摧败零落者,乃其一气之余烈。

    夫秋,刑官也,于时为阴;又兵象也,于行用金,是谓天地之义气,常以肃杀而为心。

    天之于物,春生秋实,故其在乐也,商声主西方之音,夷则为七月之律。

    商,伤也,物既老而悲伤;夷,戮也,物过盛而当杀。

    ” (余曰 一作:予曰)  “嗟乎!草木无情,有时飘零。

    人为动物,惟物之灵;百忧感其心,万事劳其形;有动于中,必摇其精。

    而况思其力之所不及,忧其智之所不能;宜其渥然丹者为槁木,黟然黑者为星星。

    奈何以非金石之质,欲与草木而争荣?念谁为之戕贼,亦何恨乎秋声!”   童子莫对,垂头而睡。

    但闻四壁虫声唧唧,如助予之叹息。

  • 宋代:王安石

    江水漾西风,江花脱晚红。

    离情被横笛,吹过乱山东。

  • 唐代:柳宗元

    秋气集南涧,独游亭午时。

    回风一萧瑟,林影久参差。

    始至若有得,稍深遂忘疲。

    羁禽响幽谷,寒藻舞沦漪。

    去国魂已远,怀人泪空垂。

    孤生易为感,失路少所宜。

    索寞竟何事,徘徊只自知。

    谁为后来者,当与此心期。

  • 唐代:柳宗元

    荒山秋日午,独上意悠悠。

    如何望乡处,西北是融州。

  • 唐代:柳宗元

    稍稍雨侵竹,翻翻鹊惊丛。

    美人隔湘浦,一夕生秋风。

    积雾杳难极,沧波浩无穷。

    相思岂云远,即席莫与同。

    若人抱奇音,朱弦縆枯桐。

    清商激西颢,泛滟凌长空。

    自得本无作,天成谅非功。

    希声閟大朴,聋俗何由聪。

  • 唐代:柳宗元

    杪秋霜露重,晨起行幽谷。

    黄叶覆溪桥,荒村唯古木。

    寒花疏寂历,幽泉微断续。

    机心久已忘,何事惊麋鹿。

  • 五代:李煜

    辘轳金井梧桐晚,几树惊秋。

    昼雨新愁,百尺虾须在玉钩。

    琼窗春断双蛾皱,回首边头。

    欲寄鳞游,九曲寒波不泝流。

  • 唐代:李煜

    云一緺,玉一梭,淡淡衫儿薄薄罗。

    轻颦双黛螺。

    秋风多,雨相和,帘外芭蕉三两窠。

    夜长人奈何!

  • 五代:李煜

    冉冉秋光留不住,满阶红叶暮。

    又是过重阳,台榭登临处,茱萸香坠。

    紫菊气,飘庭户,晚烟笼细雨。

    雍雍新雁咽寒声,愁恨年年长相似。

  • 魏晋:陶渊明

    靡靡秋已夕,凄凄风露交。

    蔓草不复荣,园木空自凋。

    清气澄余滓,杳然天界高。

    哀蝉无留响,丛雁鸣云霄。

    万化相寻绎,人生岂不劳?从古皆有没,念之中心焦。

    何以称我情?浊酒且自陶。

    千载非所知,聊以永今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