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寓言"类型的诗

  • 唐代:柳宗元

      黔无驴,有好事者船载以入。

    至则无可用,放之山下。

    虎见之,庞然大物也,以为神,蔽林间窥之。

    稍出近之,慭慭然,莫相知。

      他日,驴一鸣,虎大骇,远遁;以为且噬己也,甚恐。

    然往来视之,觉无异能者;益习其声,又近出前后,终不敢搏。

    稍近,益狎,荡倚冲冒。

    驴不胜怒,蹄之。

    虎因喜,计之曰:“技止此耳!”因跳踉大?,断其喉,尽其肉,乃去。

      噫!形之庞也类有德,声之宏也类有能。

    向不出其技,虎虽猛,疑畏,卒不敢取。

    今若是焉,悲夫!

  • 唐代:柳宗元

    凄风淅沥飞严霜,苍鹰上击翻曙光。

    云披雾裂虹霓断,霹雳掣电捎平冈。

    砉然劲翮剪荆棘,下攫狐兔腾苍茫。

    爪毛吻血百鸟逝,独立四顾时激昂。

    炎风溽暑忽然至,羽翼脱落自摧藏。

    草中狸鼠足为患,一夕十顾惊且伤。

    但愿清商复为假,拔去万累云间翔。

  • 唐代:柳宗元

    城上日出群乌飞,鸦鸦争赴朝阳枝。

    刷毛伸羽和且乐,尔独落魄今为何?无乃慕高近白日,三足妒尔令尔疾?无乃饥啼走路旁,贪鲜攫肉人所伤?翘肖独足下丛薄,口衔低枝始能越。

    还顾泥涂备蝼蚁,仰看栋梁防燕雀。

    左右六翮利如刀,踊身失势不得高。

    支离无趾犹自免,努力低飞逃后患。

  • 唐代:柳宗元

      蝜蝂者,善负小虫也。

    行遇物,辄持取,卬其首负之。

    背愈重,虽困剧不止也。

    其背甚涩,物积因不散,卒踬仆不能起。

    人或怜之,为去其负。

    苟能行,又持取如故。

    又好上高,极其力不已,至坠地死。

      今世之嗜取者,遇货不避,以厚其室,不知为己累也,唯恐其不积。

    及其怠而踬也,黜弃之,迁徙之,亦以病矣。

    苟能起,又不艾。

    日思高其位,大其禄,而贪取滋甚,以近于危坠,观前之死亡,不知戒。

    虽其形魁然大者也,其名人也,而智则小虫也。

    亦足哀夫!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。

    虎自山上驰来,妇人仓皇沉水避之。

   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。

    虎熟视久之,至以首抵触,庶几其一就惧;而儿痴,竟不知。

    虎亦寻卒去。

    噫,虎之食人,先被之以威,而不惧之人,威亦无所施欤!

  • 先秦:庄周

      北冥有鱼,其名为鲲。

    鲲之大,不知其几千里也。

    化而为鸟,其名为鹏。

    鹏之背,不知其几千里也,怒而飞,其翼若垂天之云。

    是鸟也,海运则将徙于南冥。

    南冥者,天池也。

    《齐谐》者,志怪者也。

    《谐》之言曰:“鹏之徙于南冥也,水击三千里,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,去以六月息者也。

    ”野马也,尘埃也,生物之以息相吹也。

    天之苍苍,其正色邪?其远而无所至极邪?其视下也,亦若是则已矣。

   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,则其负大舟也无力。

   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,则芥为之舟;置杯焉则胶,水浅而舟大也。

    风之积也不厚,则其负大翼也无力。

    故九万里,则风斯在下矣,而后乃今培风;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,而后乃今将图南。

      蜩与学鸠笑之曰:“我决起而飞,抢榆枋而止,时则不至,而控于地而已矣,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?”适莽苍者,三餐而反,腹犹果然;适百里者宿舂粮,适千里者,三月聚粮。

    之二虫又何知?(抢榆枋 一作:枪榆枋)  小知不及大知,小年不及大年。

    奚以知其然也?朝菌不知晦朔,蟪蛄不知春秋,此小年也。

    楚之南有冥灵者,以五百岁为春,五百岁为秋。

    上古有大椿者,以八千岁为春,八千岁为秋。

    此大年也。

    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,众人匹之。

    不亦悲乎!  汤之问棘也是已:“穷发之北有冥海者,天池也。

    有鱼焉,其广数千里,未有知其修者,其名为鲲。

    有鸟焉,其名为鹏。

    背若泰山,翼若垂天之云。

    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,绝云气,负青天,然后图南,且适南冥也。

    斥鷃笑之曰:‘彼且奚适也?我腾跃而上,不过数仞而下,翱翔蓬蒿之间,此亦飞之至也。

    而彼且奚适也?’”此小大之辩也。

      故夫知效一官,行比一乡,德合一君,而征一国者,其自视也亦若此矣。

    而宋荣子犹然笑之。

   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,举世非之而不加沮,定乎内外之分,辩乎荣辱之境,斯已矣。

    彼其于世,未数数然也。

    虽然,犹有未树也。

    夫列子御风而行,泠然善也。

    旬有五日而后反。

    彼于致福者,未数数然也。

    此虽免乎行,犹有所待者也。

    若夫乘天地之正,而御六气之辩,以游无穷者,彼且恶乎待哉?故曰:至人无己,神人无功,圣人无名。

  • 先秦:列御寇

      杨子之邻人亡羊,既率其党,又请杨子之竖追之。

    杨子曰:“嘻!亡一羊何 追者之众?”邻人曰:“多歧路。

    ”既反,问:“获羊乎?”曰:“亡之矣。

    ” 曰:“奚亡之?”曰:“歧路之中又有歧焉。

    吾不知所之,所以反也。

    ”杨子戚 然变容,不言者移时,不笑者竟日。

    门人怪之,请曰:“羊贱畜,又非夫子之有, 而损言笑者何哉?”杨子不答。

    (追者之众 一作:追之者众)  心都子曰:“大道以多歧亡羊,学者以多方丧生。

    学 非本不同,非本不一,而末异若是。

    唯归同反一,为亡得丧。

    子长先生之门,习 先生之道,而不达先生之况也,哀哉!”

  • 先秦:列御寇

      太行、王屋二山,方七百里,高万仞。

    本在冀州之南,河阳之北。

      北山愚公者,年且九十,面山而居。

    惩山北之塞,出入之迂也。

    聚室而谋曰:“吾与汝毕力平险,指通豫南,达于汉阴,可乎?”杂然相许。

    其妻献疑曰:“以君之力,曾不能损魁父之丘,如太行、王屋何?且焉置土石?”杂曰:“投诸渤海之尾,隐土之北。

    ”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,叩石垦壤,箕畚运于渤海之尾。

   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,始龀,跳往助之。

    寒暑易节,始一反焉。

     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:“甚矣,汝之不惠。

    以残年余力,曾不能毁山之一毛,其如土石何?”北山愚公长息曰:“汝心之固,固不可彻,曾不若孀妻弱子。

    虽我之死,有子存焉;子又生孙,孙又生子;子又有子,子又有孙;子子孙孙无穷匮也,而山不加增,何苦而不平?”河曲智叟亡以应。

      操蛇之神闻之,惧其不已也,告之于帝。

    帝感其诚,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,一厝朔东,一厝雍南。

    自此,冀之南,汉之阴,无陇断焉。

  • 先秦:佚名

    惠子相梁,庄子往见之。

    或谓惠子曰:“庄子来,欲代子相。

    ”于是惠子恐,搜于国中三日三夜。

    庄子往见之,曰:“南方有鸟,其名为鹓鶵,子知之乎?夫鹓鶵发于南海,而飞于北海;非梧桐不止,非练实不食,非醴泉不饮。

    于是鸱得腐鼠,鹓鶵过之,仰而视之曰:‘吓!’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?”

  • 先秦:列御寇

    孔子东游,见两小儿辩日,问其故。

    (辩日 一作:辩斗)一儿曰:“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,而日中时远也。

    ”一儿以日初出远,而日中时近也。

    一儿曰:“日初出大如车盖,及日中则如盘盂,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?”一儿曰:“日初出沧沧凉凉,及其日中如探汤,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?”孔子不能决也。

    两小儿笑曰:“孰为汝多知乎?”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