侍宴咏石榴
侍宴咏石榴朗读可惜庭中树,移根逐汉臣。
只为来时晚,花开不及春。
摘要
孔绍安的《侍宴咏石榴》是唐代一首五言咏物诗,创作于宫廷侍宴场合,可能反映唐玄宗时期的宴乐生活。诗中,孔绍安以石榴为喻,描绘其“花开不及春”的迟放景象,表达了对美好事物易逝的感慨,隐喻人生际遇的无常与遗憾,如“只为来时晚”透露出对时机错失的无奈。这首诗语言简练,意境深远,在唐代咏物诗中虽非顶尖之作,但因其清新自然的风格,被后世视为体现孔绍安艺术特色的代表作,收录于《全唐诗》中。
DeepSeek赏析
这是一首含蓄隽永的咏物小诗,通过庭中树木的际遇,寄寓了深沉的人生感慨。诗人以"移根逐汉臣"暗喻树木被迫迁徙的命运,"汉臣"一词既点明时代背景,又暗含政治隐喻。后两句"只为来时晚,花开不及春"尤为精妙,以花期错过暗喻人生机遇的错失,将自然现象升华为普遍的人生体验。全诗语言平实却意蕴深远,以树喻人,借物抒情,表现了诗人对命运无常的深刻感悟。特别是"不及春"三字,既写实景又寓深意,体现了诗人敏锐的观察力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。

孔绍安(约577-622),字不详,越州山阴人,孔奂长子,孔子三十三代孙。生于陈宣帝太建九年,约卒于唐高祖武德中年,约四十六岁。少于兄绍新俱以文词知名。年十三,陈亡入隋,徙居京兆鄂县,闭门读书,诵古文集数十万言。外兄虞世南异之。与词人孙万寿为忘年之好,时人称为“孙、孔”。大业末,为监察御史。李渊讨贼河东,绍安为监军。李渊受禅,绍安自洛阳间行来奔,拜内史舍人,赐赍甚厚。尝因侍宴应诏咏石榴诗云:“只为时来晚,开花不及春”。为人称诵。寻诏撰梁史,未就而卒。绍安著有文集五十卷,(旧唐书志作三卷,本传作五卷。此从新唐书志)传于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