青玉案·元夕
青玉案·元夕朗读东风夜放花千树。
更吹落、星如雨。
宝马雕车香满路。
凤箫声动,玉壶光转,一夜鱼龙舞。
蛾儿雪柳黄金缕。
笑语盈盈暗香去。
众里寻他千百度。
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,灯火阑珊处。
摘要
辛弃疾的《青玉案·元夕》创作于南宋时期元宵节,词中描绘了元宵夜灯火璀璨、游人如织的热闹景象,但核心意境在“众里寻他千百度,蓦然回首,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”,表达了对理想知己或人生真谛的苦苦追寻与意外发现的哲理,深层反映了作者壮志未酬的爱国情怀和个人感慨。此词在文学史上被誉为辛弃疾的代表作,体现了其豪放派词风中的婉约之美,被后世广泛传颂,影响深远。
DeepSeek赏析
辛弃疾这首《青玉案·元夕》以元宵佳节为背景,描绘了一幅繁华热闹的都市夜景图。开篇"花千树""星如雨"的比喻,将元宵灯火之盛况写得气势磅礴。"宝马雕车""凤箫声动"等句则展现了都市的奢华与欢腾。下阕笔锋一转,以"众里寻他千百度"的执着与"灯火阑珊处"的意外惊喜,勾勒出寻觅真爱的动人情景。全词既展现了元宵盛景的喧嚣,又暗含了人生追求的哲理,在热闹中见孤独,在繁华处显清高,体现了辛词豪放中见婉约的独特风格。

辛弃疾(1140-1207),南宋词人。原字坦夫,改字幼安,别号稼轩,汉族,历城(今山东济南)人。出生时,中原已为金兵所占。21岁参加抗金义军,不久归南宋。历任湖北、江西、湖南、福建、浙东安抚使等职。一生力主抗金。曾上《美芹十论》与《九议》,条陈战守之策。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,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,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;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。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,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。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,后被弹劾落职,退隐江西带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