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调歌头(次黄舜举登姑苏台韵)
水调歌头(次黄舜举登姑苏台韵)朗读吴门古都会,畴昔记曾游。
轻帆卸处,西风吹老白苹洲。
试觅姑苏台榭,尚想吴王宫阙,陆海跨鳌头。
西子竟何许,水殿漫凉秋。
画图中,烟际寺,水边楼。
叫云横玉、须臾三弄不胜愁。
兴废都归闲梦,俯仰已成陈迹,家在泽南州。
有恨向谁说,月涌大江流。
摘要
南宋词人袁去华的《水调歌头·次黄舜举登姑苏台韵》是一首登临怀古之作。词人借与友人黄舜举同登姑苏台的经历,面对吴王夫差所筑的姑苏台遗迹,遥想春秋吴越争霸的往事。上阕以"古台荒"、"麋鹿游"的衰败景象暗喻历史兴亡,下阕通过"西子去"、"吴国破"的典故直写吴国覆灭的教训。词中"斜阳暮草"的苍茫意象与"烟波渔艇"的江湖之思交织,既表达了对统治者荒淫误国的批判,也流露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。全词将深沉的历史感慨融入疏朗的景物描写,在时空交错的笔法中展现出世事无常的悲凉,体现了南宋文人面对山河破碎时特有的忧患意识。
DeepSeek赏析
这首词以姑苏台榭为引,抒发了深沉的历史兴亡之感。上阕以"西风吹老白苹洲"开篇,将历史沧桑与自然景物融为一体,通过"吴王宫阙""西子"等意象,暗示繁华易逝。下阕"烟际寺""水边楼"的描写,勾勒出一幅朦胧的江南图景,而"叫云横玉"的笛声更添愁绪。结尾"月涌大江流"以壮阔之景收束全篇,将个人感伤升华为永恒的时间之叹。词人善用对比手法,今昔对照中见出深沉的历史感慨,语言精炼而意境深远,充分展现了南宋词人特有的历史意识和审美情趣。

袁去华,字宣卿,江西奉新(一作豫章)人。生卒年均不详,约宋高宗绍兴末前后在世。绍兴十五年(公元一一四五年)进士。改官知石首县而卒。善为歌词,尝为张孝祥所称。去华著有适斋类稿八卷,词一卷,著有《适斋类稿》、《袁宣卿词》、《文献通考》传于世。存词90余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