咏同心芙蓉
咏同心芙蓉朗读灼灼荷花瑞,亭亭出水中。
一茎孤引绿,双影共分红。
色夺歌人脸,香乱舞衣风。
名莲自可念,况复两心同。
摘要
杜甫的《咏同心芙蓉》是一首由唐代诗人杜甫创作的诗作,借荷花(芙蓉)的意象表达了对坚贞爱情或深厚友情的赞美。诗中,杜甫通过描绘同心芙蓉的纯洁与和谐,抒发了对人间真挚情感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歌颂,体现了其细腻的情感和对生活哲理的深刻体悟。该诗的创作背景与历史评价记载较少。
DeepSeek赏析
这首《咏同心芙蓉》以工丽的笔触描绘了并蒂莲的绝代风华。开篇"灼灼"二字既写荷花之艳,又暗喻爱情之炽,亭亭玉立之姿更显高洁。颔联"孤引绿"与"共分红"形成绝妙对仗,一茎双花的独特风姿跃然纸上。颈联以拟人手法,将莲色与美人、莲香与舞袖相连,使无形之香具象可感。尾联点破"同心"题旨,由物及人,以莲喻情,道出"两心同"的永恒期盼。全诗炼字精当,虚实相生,在咏物中寄托深情,堪称六朝咏物诗的典范之作。

杜公瞻,生卒年不详,隋代文学家。中山曲阳(今河北保定一带)人。隋卫尉杜台卿侄子,官安阳令,曾奉敕编纂《编珠》,今存诗一首。杜公瞻为宗懔《荆楚岁时记》作注,并有意识地将《荆楚岁时记》所记南方风俗与北方风俗进行比较。后来,《荆楚岁时记》和杜公瞻的《荆楚岁时记注》一起流传,人们习惯上仍将其称作《荆楚岁时记》,从而使南北朝后期中国南北方的岁时风俗荟萃于一书之中,对中国岁时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