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夜曲
秋夜曲朗读桂魄初生秋露微,轻罗已薄未更衣。
银筝夜久殷勤弄,心怯空房不忍归。
摘要
王维的《秋夜曲》是一首唐代七言绝句,描绘秋夜初月升起、露水微凉的场景,一位身着薄衣的女子在闺房中久久弹奏银筝,因思念远方的亲人而恐惧空房、不忍归去,表达了深切的孤独、闺怨和相思之情。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情感抒发,展现了王维诗歌的意境深远和语言精炼。作为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诗人,王维的作品在文学史上享有盛誉,此诗虽以闺怨为题材,却体现了其艺术成就,被后世视为古典诗歌中情感表达的典范之作。
诗词大意
译文
月亮初升时秋露已经稀微,身着单薄的罗衣并未更换别的衣裳。
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,心中害怕独守空房,不忍进屋睡觉。
韩成武 .唐诗三百首赏析 :河北人民出版社 ,1995年04月第1版 :598-599 .
方笑一评注 .唐诗三百首品读 :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,2008.04 :343-344 .
沙灵娜译 .唐诗三百首全译 :贵州人民出版社 ,2008.9 :405 .
DeepSeek赏析
王维此诗写闺怨之情,含蓄婉转。首句"桂魄初生秋露微"以月光初现、露水微凉的秋夜景象起兴,暗示女子独守空闺的凄凉。"轻罗已薄未更衣"一句,通过衣衫单薄的细节,刻画出女子无心打扮的落寞心境。后二句"银筝夜久殷勤弄,心怯空房不忍归"尤为动人,女子深夜犹自抚弄银筝,不是为排遣寂寞,恰恰是害怕独处而迟迟不愿就寝。全诗无一字直写怨情,却通过细腻的物象描写和心理刻画,将女子孤寂难耐的情态表现得淋漓尽致,体现了王维诗作含蓄蕴藉的艺术特色。

王维(701年-761年,一说699年—761年),字摩诘,汉族,河东蒲州(今山西运城)人,祖籍山西祁县,唐朝诗人,有“诗佛”之称。苏轼评价其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;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开元九年(721年)中进士,任太乐丞。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,今存诗400余首,重要诗作有《相思》《山居秋暝》等。王维精通佛学,受禅宗影响很大。佛教有一部《维摩诘经》,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。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,非常多才多艺,音乐也很精通。与孟浩然合称“王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