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秋登兰山寄张五 /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

秋登兰山寄张五 / 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朗读
出自唐代孟浩然的诗词

北山白云里,隐者自怡悦。

相望试登高,心随雁飞灭。

(试 一作 始)愁因薄暮起,兴是清秋发。

时见归村人,沙行渡头歇。

天边树若荠,江畔洲如月。

何当载酒来,共醉重阳节。

摘要

孟浩然的《秋登兰山寄张五》或《九月九日岘山寄张子容》创作于唐代重阳节,诗人登临岘山时寄给友人张子容(张五),背景反映其襄阳隐居生活。诗中通过秋日登高的景色描写,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,同时抒发人生易老、时光流逝的感慨,体现隐逸情怀和自然之趣。语言清新质朴,意境悠远,在唐诗中评价极高,被视为孟浩然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,彰显唐代诗歌的艺术成就。

DeepSeek赏析

孟浩然的这首《秋登兰山寄张五》以清雅疏淡的笔调,描绘出一幅高远澄澈的秋日登高图。"白云"与"隐者"相对,开篇即见超脱之趣。"心随雁飞灭"五字,将登高望远之情写得空灵缥缈,不着痕迹。诗人敏锐捕捉"薄暮"与"清秋"的微妙意境,愁兴相生,极具张力。末四句视野渐次展开,从近处的归村人、渡头沙行,到远方的天边树、江畔洲,最后以重阳共醉的期许作结,既见景语,又含情语。全诗语言看似平淡,实则字字精炼,在悠然自得中蕴含着对友人的深切思念,展现了盛唐山水田园诗特有的清远意境。

孟浩然(689-740),男,汉族,唐代诗人。本名不详(一说名浩),字浩然,襄州襄阳(今湖北襄阳)人,世称“孟襄阳”。浩然,少好节义,喜济人患难,工于诗。年四十游京师,唐玄宗诏咏其诗,至“不才明主弃”之语,玄宗谓:“卿自不求仕,朕未尝弃卿,奈何诬我?”因放还未仕,后隐居鹿门山,著诗二百余首。孟浩然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“王孟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