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寓理"类型的诗

  • 唐代:刘禹锡

    塞北梅花羌笛吹,淮南桂树小山词。

    请君莫奏前朝曲,听唱新翻杨柳枝。

    南陌东城春早时,相逢何处不依依?桃红李白皆夸好,须得垂杨相发挥。

    凤阙轻遮翡翠帏,龙池遥望麴尘丝。

    御沟春水相晖映,狂杀长安少年儿。

    金谷园中莺乱飞,铜驼陌上好风吹。

    城东桃李须臾尽,争似垂杨无限时?花萼楼前初种时,美人楼上斗腰支。

    如今抛掷长街里,露叶如啼欲恨谁?炀帝行宫汴水滨,数株残柳不胜春。

    晚来风起花如雪,飞入宫墙不见人。

    御陌青门拂地垂,千条金缕万条丝。

    如今绾作同心结,将赠行人知不知?城外春风吹酒旗,行人挥袂日西时。

    长安陌上无穷树,唯有垂杨绾别离。

    轻盈袅娜占年华,舞榭妆楼处处遮。

    春尽絮飞留不得,随风好去落谁家?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  曷(盍)尝观于富人之稼乎?其田美而多,其食足而有余。

    其田美而多,则可以更休,而地力得全;其食足而有余,则种之常不后时,而敛之常及其熟。

    故富人之稼常美,少秕而多实,久藏而不腐。

      今吾十口之家,而共百亩之田。

    寸寸而取之,日夜以望之,锄、铚 、耰、艾,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,而地力竭矣。

    种之常不及时,而敛之常不待其熟。

    此岂能复有美稼哉?  古之人,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。

    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,以待其成者,闵闵焉,如婴儿之望之长也。

    弱者养之,以至于刚;虚者养之,以至于充。

    三十而后仕,五十而后爵。

    信于久屈之中,而用于至足之后;流于既溢之余,而发于持满之末。

    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,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。

      吾少也有志于学,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,吾子之得,亦不可谓不早也。

    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,而众已妄推之矣。

    呜呼!吾子其去此,而务学也哉!博观而约取,厚积而薄发,吾告子止于此矣。

     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,有曰辙、子由者,吾弟也,其亦以是语之。

  • 唐代:李白

    白龙改常服,偶被豫且制。

    谁使尔为鱼,徒劳诉天帝。

    作书报鲸鲵,勿恃风涛势。

    涛落归泥沙,翻遭蝼蚁噬。

    万乘慎出入,柏人以为识。

  • 先秦:韩非

    郑人有欲买履者,先自度其足,而置之其坐。

    至之市,而忘操之。

    已得履,乃曰:“吾忘持度。

    ”反归取之。

    及反,市罢,遂不得履。

    人曰:“何不试之以足? ”曰:“宁信度,无自信也。

  • 宋代:司马光

    陶侃尝出游,见人持一把未熟稻,侃问:“用此何为?”人云:“行道所见,聊取之耳。

    ”侃大怒诘曰:“汝既不田,而戏贼人稻!”执而鞭之。

   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,家给人足。

  • 宋代:司马光

      子击出,遭田子方于道,下车伏谒。

    子方不为礼。

    子击怒,谓子方曰:“富贵者骄人乎?贫贱者骄人乎?”子方曰:“亦贫贱者骄人耳!富贵者安敢骄人!国君而骄人,则失去国;大夫而骄人则失去家。

    失其国者未闻有以国待之者也,失其家者未闻有以家待之者也。

    夫士贫贱,言不用,行不合,则纳履而去耳,安往而不得贫贱哉!”子击乃谢之。

  • 先秦:佚名

    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。

    酒酣,请鲁君举觞。

    鲁君兴,避席择言曰:“昔者,帝女令仪狄作酒而美,进之禹,禹饮而甘之,遂疏仪狄,绝旨酒,曰:‘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。

    ’齐桓公夜半不嗛,易牙乃煎熬燔灸,和调五味而进之,桓公食之而饱,至旦不觉,曰:‘后世必有以味亡其国者。

    ’晋文公得南之威,三日不听朝,遂推南之威而远之,曰:‘后世必有以色亡其国者。

    ’楚王登强台而望崩山,左江而右湖,以临彷徨,其乐忘死,遂盟强台而弗登,曰:‘后世必有以高台陂池亡其国者。

    ’今主君之尊,仪狄之酒以;主君之味,易牙之调也;左白台而右闾须,南威之美也;前夹林而后兰台,强台之乐也。

    有一于此,足以亡其国。

    今主君兼此四者,可无戒与!”梁王称善相属。

  • 先秦:佚名

      “臣闻鄙语曰:‘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;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。

    ’臣闻昔汤、武以百里昌,桀、纣以天下亡。

    今楚国虽小,绝长续短,犹以数千里,岂特百里哉?  “王独不见夫蜻蛉乎?六足四翼,飞翔乎天地之间,俛啄蚊虻而食之,仰承甘露而饮之,自以为无患,与人无争也。

    不知夫五尺童子,方将调铅胶丝,加己乎四仞之上,而下为蝼蚁食也。

      夫蜻蛉其小者也,黄雀因是以。

    俯噣白粒,仰栖茂树,鼓翅奋翼。

    自以为无患,与人无争也;不知夫公子王孙,左挟弹,右摄丸,将加己乎十仞之上,以其类为招。

    昼游乎茂树,夕调乎酸咸,倏忽之间,坠于公子之手。

      “夫雀其小者也,黄鹄因是以。

    游于江海,淹乎大沼,府噣(鱼卷)鲤,仰啮陵衡,奋其六翮,而凌清风,飘摇乎高翔,自以为无患,与人无争也。

    不知夫射者,方将修其碆卢,治其矰缴,将加己乎百仞之上。

    被礛磻,引微缴,折清风而抎矣。

    故昼游乎江河,夕调乎鼎鼐。

      “夫黄鹄其小者也,蔡灵侯之事因是以。

    南游乎高陂,北陵乎巫山,饮茹溪流,食湘波之鱼,左抱幼妾,右拥嬖女,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,而不以国家为事。

    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,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。

      “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,君王之事因是以。

    左州侯,右夏侯,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,饭封禄之粟,而戴方府之金,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,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。

    不知夫穣侯方受命乎秦王,填黾塞之内,而投己乎黾塞之外。

  • 先秦:佚名

      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,王劳之以地,辞,请隧焉。

    王弗许,曰:“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,规方千里,以为甸服,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,以备百姓兆民之用,以待不庭、不虞之患。

    其馀,以均分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,使各有宁宇,以顺及天地,无逢其灾害。

    先王岂有赖焉?内官不过九御,外官不过九品,足以供给神祇而已,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,以乱百度?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,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,王何异之有?”  “今天降祸灾於周室,余一人仅亦守府,又不佞以勤叔父,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,其叔父实应且憎,以非余一人,余一人岂敢有爱也?先民有言曰:‘改玉改行。

    ’叔父若能光裕大德,更姓改物,以创制天下,自显庸也,而缩取备物,以镇抚百姓,余一人其流辟於裔土,何辞之有与?若犹是姬姓也,尚将列为公侯,以复先王之职,大物其未可改也。

    叔父其茂昭明德,物将自至,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,以忝天下,其若先王与百姓何?何政令之为也?若不然,叔父有地而隧焉,余安能知之?”  文公遂不敢请,受地而还。

  • 先秦:佚名

      穆王将征犬戎,祭公谋父谏曰:“不可。

    先王耀德不观兵。

    夫兵,戢而时动,动则威;观则玩,玩则无震。

    是故周文公之《颂》曰:‘载戢干戈,载櫜弓矢;我求懿德,肆于时夏。

    允王保之。

    ’先王之于民也,茂正其德,而厚其性;阜其财求,而利其器用;明利害之乡,以文修之,使务利而避害,怀德而畏威,故能保世以滋大。

      昔我先世后稷,以服事虞夏。

    及夏之衰也,弃稷弗务,我先王不窋,用失其官,而自窜于戎翟之间。

    不敢怠业,时序其德,纂修其绪,修其训典;朝夕恪勤,守以惇笃,奉以忠信,奕世戴德,不忝前人。

    至于武王,昭前之光明,而加之以慈和,事神保民,莫不欣喜。

    商王帝辛,大恶于民,庶民弗忍,欣戴武王,以致戎于商牧。

    是先王非务武也,勤恤民隐,而除其害也。

      夫先王之制:邦内甸服,邦外侯服,侯、卫宾服,夷、蛮要服,戎、狄荒服。

    甸服者祭,侯服者祀,宾服者享,要服者贡,荒服者王。

    日祭,月祀,时享,岁贡,终王,先王之训也。

      有不祭,则修意;有不祀,则修言;有不享,则修文;有不贡,则修名;有不王,则修德。

    序成而有不至,则修刑。

    于是乎有刑不祭,伐不祀,征不享,让不贡,告不王。

    于是乎有刑罚之辟,有攻伐之兵,有征讨之备,有威让之令,有文告之辞。

    布令陈辞,而又不至,则又增修于德,无勤民于远。

      是以近无不听,远无不服。

    今自大毕、伯士之终也,犬戎氏以其职来王,天子曰:‘予必以不享征之’,且观之兵,其无乃废先王之训,而王几顿乎?吾闻夫犬戎树惇,能帅旧德,而守终纯固,其有以御我矣。

    ”王不听,遂征之,得四白狼、四白鹿以归。

    自是荒服者不至。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7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