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小学文言文"类型的诗

  • 南北朝:刘义庆

      陈元方年十一时,候袁公。

    袁公问曰:“贤家君在太丘,远近称之,何所履行?”元方曰:“老父在太丘,强者绥之以德,弱者抚之以仁,恣其所安,久而益敬。

    ”袁公曰:“孤往者尝为邺令,正行此事。

    不知卿家君法孤,孤法卿父?”元方曰:“周公、孔子异世而出,周旋动静,万里如一。

    周公不师孔子,孔子亦不师周公。

  • 南北朝:刘义庆

      梁国杨氏子九岁,甚聪惠。

    孔君平诣其父,父不在,乃呼儿出。

    为设果,果有杨梅。

    孔指以示儿曰:“此是君家果。

    ”儿应声答曰:“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。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欧阳修,字永叔,庐陵人。

    四岁而孤,母郑,守节自誓,亲诲之学。

    家贫,至以荻画地学书。

    幼敏悟过人,读书辄成诵。

    及冠,嶷然有声。

    修始在滁州,号醉翁,晚更号六一居士。

    天资刚劲,见义勇为,虽机阱在前,触发之不顾。

    放逐流离,至于再三,志气自若也。

  • 先秦:韩非

    郑人有欲买履者,先自度其足,而置之其坐。

    至之市,而忘操之。

    已得履,乃曰:“吾忘持度。

    ”反归取之。

    及反,市罢,遂不得履。

    人曰:“何不试之以足? ”曰:“宁信度,无自信也。

  • 南北朝:刘义庆

     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,友人语巨伯曰:“吾今死矣,子可去。

    ”巨伯曰:“远来相视,子令吾去,败义以求生,岂荀巨伯所行邪?”贼既至,谓巨伯曰:“大军至,一郡尽空,汝何男子,而敢独止?“巨伯曰:“友人有疾,不忍委之,宁以我身代友人命。

    ”贼相谓曰:“我辈无义之人,而入有义之国。

    ”遂班军而还,一郡并获全。

  • 先秦:列御寇

      杨子之邻人亡羊,既率其党,又请杨子之竖追之。

    杨子曰:“嘻!亡一羊何 追者之众?”邻人曰:“多歧路。

    ”既反,问:“获羊乎?”曰:“亡之矣。

    ” 曰:“奚亡之?”曰:“歧路之中又有歧焉。

    吾不知所之,所以反也。

    ”杨子戚 然变容,不言者移时,不笑者竟日。

    门人怪之,请曰:“羊贱畜,又非夫子之有, 而损言笑者何哉?”杨子不答。

    (追者之众 一作:追之者众)  心都子曰:“大道以多歧亡羊,学者以多方丧生。

    学 非本不同,非本不一,而末异若是。

    唯归同反一,为亡得丧。

    子长先生之门,习 先生之道,而不达先生之况也,哀哉!”

  • 未知:佚名

    昔有二翁,同邑(里)而居。

    甲翁之妻子去乡,唯叟一人而已。

    一日,叟携酒至乙翁第,二人对酌,不亦乐乎!乙翁曰:“向吾远游冀﹑雍,然(但)未尝登泰山,君有意同行乎?”甲翁曰:“是山余亦未登,然老矣,恐力不胜。

    ”乙翁曰:“差矣,汝之言!曩者愚公年且九十而移山,今吾辈方逾六旬,何老之有!”甲翁曰:“甚善!”翌日,二翁偕往,越钱塘,绝长江,而至泰阴。

    夜宿,凌晨上山。

    乙翁欲扶之,甲翁曰:“吾力尚可,无需相扶。

    ”自日出至薄暮,已至半山矣。

  • 宋代:佚名

    初,张咏在成都,闻准入相,谓其僚属曰:“寇公奇材,惜学术不足尔。

    ”及准出陕,咏适自成都罢还,准严供帐,大为具待。

    咏将去,准送之郊,问曰:“何以教准?”咏徐曰:“《霍光传》不可不读也。

    ”准莫谕其意,归,取其传读之,至“不学无术”,笑曰:“此张公谓我矣。

  • 清代:佚名

    闽县林琴南孝廉纾六七岁时,从师读。

    师贫甚,炊不得米。

    林知之,亟归,以袜实米,满之,负以致师。

    师怒,谓其窃,却弗受。

    林归以告母,母笑曰:“若心固善,然此岂束修之礼?”即呼备,赍米一石致之塾,师乃受。

  • 宋代:佚名

    唐怀州河内县董行成能策贼。

    有一人从河阳长店,盗行人驴一头并皮袋。

    天欲晓,至怀州。

    行成至街中,见之,叱曰:“个贼住!即下驴来!”遂承伏。

    人问何以知之。

    行成曰:“此驴行急而汗,非长行也;见人则引缰远过,怯也;以此知之。

    ”捉送县,有顷,驴主寻踪至,皆如其言。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1
  • 2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