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山水"类型的诗

  • 唐代:温庭筠

    澹然空水对斜晖,曲岛苍茫接翠微。

    波上马嘶看棹去,柳边人歇待船归。

    数丛沙草群鸥散,万顷江田一鹭飞。

    谁解乘舟寻范蠡,五湖烟水独忘机。

  • 唐代:王维

    言入黄花川,每逐清溪水。

    随山将万转,趣途无百里。

    声喧乱石中,色静深松里。

    漾漾泛菱荇,澄澄映葭苇。

    我心素已闲,清川澹如此。

    请留磐石上,垂钓将已矣。

    (磐石 一作:盘石)

  • 唐代:常建

    清溪深不测,隐处唯孤云。

    松际露微月,清光犹为君。

    茅亭宿花影,药院滋苔纹。

    余亦谢时去,西山鸾鹤群。

  • 唐代:李白

    我本楚狂人,凤歌笑孔丘。

    手持绿玉杖,朝别黄鹤楼。

    五岳寻仙不辞远,一生好入名山游。

    庐山秀出南斗傍,屏风九叠云锦张。

    影落明湖青黛光,金阙前开二峰长,银河倒挂三石梁。

    香炉瀑布遥相望,回崖沓嶂凌苍苍。

    翠影红霞映朝日,鸟飞不到吴天长。

    登高壮观天地间,大江茫茫去不还。

    黄云万里动风色,白波九道流雪山。

    好为庐山谣,兴因庐山发。

    闲窥石镜清我心,谢公行处苍苔没。

    早服还丹无世情,琴心三叠道初成。

    遥见仙人彩云里,手把芙蓉朝玉京。

    先期汗漫九垓上,愿接卢敖游太清。

  • 唐代:柳宗元

    渔翁夜傍西岩宿,晓汲清湘燃楚竹。

    烟销日出不见人,欸乃一声山水绿。

    回看天际下中流,岩上无心云相逐。

  • 唐代:李白

    噫吁嚱,危乎高哉!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!蚕丛及鱼凫,开国何茫然!尔来四万八千岁,不与秦塞通人烟。

    西当太白有鸟道,可以横绝峨眉巅。

    地崩山摧壮士死,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。

   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,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。

   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,猿猱欲度愁攀援。

    (攀援 一作:攀缘)青泥何盘盘,百步九折萦岩峦。

    扪参历井仰胁息,以手抚膺坐长叹。

    问君西游何时还?畏途巉岩不可攀。

    但见悲鸟号古木,雄飞雌从绕林间。

    又闻子规啼夜月,愁空山。

    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,使人听此凋朱颜!连峰去天不盈尺,枯松倒挂倚绝壁。

    飞湍瀑流争喧豗,砯崖转石万壑雷。

    其险也如此,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!(也如此 一作:也若此)剑阁峥嵘而崔嵬,一夫当关,万夫莫开。

    所守或匪亲,化为狼与豺。

    朝避猛虎,夕避长蛇;磨牙吮血,杀人如麻。

    锦城虽云乐,不如早还家。

    蜀道之难,难于上青天,侧身西望长咨嗟!

  • 南北朝:谢惠连

    轨息陆途初,枻鼓川路始。

    涟漪繁波漾,参差层峰峙。

    萧疏野趣生,逶迤白云起。

    登陟苦跋涉,䁹盼乐心耳。

    即玩玩有竭,在兴兴无已。

  • 先秦:先秦诸子

      子曰:“譬如为山,未成一篑,止,吾止也;譬如平地,虽覆一篑,进,吾往也。

    《论语·子罕》   上不天则下不遍覆,心不地则物不必载。

    太山不立好恶,故能成其高;江海不择小助,故能成其富。

    故大人寄形于天地而万物备,历心于山海而国家富。

    上无忿怒之毒,下无伏怨之患,上下交朴,以道为舍。

    故长利积,大功立,名成于前,德垂于后,治之至也。

    《韩非子·大体》   海不辞水,故能成其大;山不辞土石,故能成其高;明主不厌人,故能成其众;士不厌学,故能成其圣。

    《管子·形势解》   子曰:“知者乐水,仁者乐山;知者动,仁者静;知者乐,仁者寿。

    ” 《论语·雍也》   子在川上曰: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。

    ” 《论语·子罕》   徐子曰:“仲尼亟称于水,曰:‘水哉,水哉!’何取于水也?”   孟子曰:“源泉混混,不舍昼夜,盈科而后进,放乎四海。

    有本者如是,是之取尔。

    苟为无本,七、八月之间雨集,沟浍皆盈,其涸也,可立而待也。

    故声闻过情,君子耻之。

    ”《孟子·离娄下》   孟子曰:“孔子登东山而小鲁,登泰山而小天下。

    故观于海者难为水,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)。

    观水有术,必观其澜。

    日月有明,容光必照焉。

    流水之为物也,不盈科不行;君子之志于道也,不成章不达。

    ”《孟子·尽心上》   上善若水。

   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。

    处众人之所恶,故几于道。

    居善地,心善渊,与善仁,言善信,正善治,事善能,动善时。

    夫唯不争,故无尤。

    《老子》第八章  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,以其善下之,故能为百谷王。

    《老子》第66章   天下莫柔弱于水,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,以其无以易之。

    弱之胜强,柔之胜刚,天下莫不知,莫能行。

    《老子》第78章   夫兵形象水,水之形避高而趋下,兵之形避实而击虚;水因地而制流),兵因敌 而制胜。

    故兵无常势,水无常形。

    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,谓之神。

    《孙子·虚实篇》

  • 两汉:佚名

    巫山高,高以大;淮水深,难以逝。

    我欲东归,害梁不为?我集无高曳,水何梁汤汤回回。

    临水远望,泣下沾衣。

    远道之人心思归,谓之何!

  • 宋代:欧阳修

    春岩瀑泉响,夜久山已寂。

    明月净松林,千峰同一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