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历史"类型的诗

  • 宋代:辛弃疾

    己未八月二十日夜,梦有人以石研屏见饷者。

    其色如玉,光润可爱。

    中有一牛,磨角作斗状。

    云:“湘潭里中有张其姓者,多力善斗,号张难敌。

    一日,与人搏,偶败,忿赴河而死。

    居三日,其家人来视之,浮水上,则牛耳。

    自后并水之山往往有此石,或得之,里中辄不利。

    ”梦中异之,为作诗数百言,大抵皆取古之怨愤变化异物等事,觉而忘其言。

    后三日,赋词以识其异。

    恨之极,恨极销磨不得。

    苌弘事,人道后来,其血三年化为碧。

    郑人缓也泣。

    吾父攻儒助墨。

    十年梦,沈痛化余,秋柏之间既为实。

    相思重相忆。

    被怨结中肠,潜动精魄。

    望夫江上岩岩立。

    嗟一念中变,后期长绝。

    君看启母愤所激。

    又俄倾为石。

    难敌,最多力。

    甚一忿沈渊,精气为物。

    依然困斗牛磨角。

    便影入山骨,至今雕琢。

    寻思人间,只合化,梦中蝶。

     

  • 宋代:辛弃疾

    望飞来半空鸥鹭,须臾动地鼙鼓。

    截江组练驱山去,鏖战未收貔虎。

    朝又暮。

    诮惯得、吴儿不怕蛟龙怒。

    风波平步。

    看红旆惊飞,跳鱼直上,蹙踏浪花舞。

    凭谁问,万里长鲸吞吐,人间儿戏千弩。

    滔天力倦知何事,白马素车东去。

    堪恨处,人道是、属镂怨愤终千古。

    功名自误。

    谩教得陶朱,五湖西子,一舸弄烟雨。

  • 宋代:苏轼

    黄之侨人郭氏,每岁正月迎紫姑神。

    以箕为腹,箸为口,画灰盘中,为诗敏捷,立成。

    余往观之,神请余作《少年游》,乃以此戏之。

    玉肌铅粉傲秋霜。

    准拟凤呼凰。

    伶伦不见,清香未吐,且糠秕吹扬。

    到处成双君独只,空无数,烂文章。

    一点香檀,谁能借箸,无复似张良。

  • 先秦:刘向

      赵太后新用事,秦急攻之。

    赵氏求救于齐,齐曰:“必以长安君为质,兵乃出。

    ”太后不肯,大臣强谏。

    太后明谓左右:“有复言令长安君为质者,老妇必唾其面。

    ”  左师触龙言愿见太后。

    太后盛气而揖之。

    入而徐趋,至而自谢,曰:“老臣病足,曾不能疾走,不得见久矣。

    窃自恕,而恐太后玉体之有所郄也,故愿望见太后。

    ”太后曰:“老妇恃辇而行。

    ”曰:“日食饮得无衰乎?”曰:“恃粥耳。

    ”曰:“老臣今者殊不欲食,乃自强步,日三四里,少益耆食,和于身。

    ”太后曰:“老妇不能。

    ”太后之色少解。

      左师公曰:“老臣贱息舒祺,最少,不肖;而臣衰,窃爱怜之。

   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,以卫王宫。

    没死以闻。

    ”太后曰:“敬诺。

    年几何矣?”对曰:“十五岁矣。

    虽少,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。

    ”太后曰:“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?”对曰:“甚于妇人。

    ”太后笑曰:“妇人异甚。

    ”对曰:“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。

    ”曰:“君过矣!不若长安君之甚。

    ”左师公曰:“父母之爱子,则为之计深远。

    媪之送燕后也,持其踵,为之泣,念悲其远也,亦哀之矣。

    已行,非弗思也,祭祀必祝之,祝曰:‘必勿使反。

    ’岂非计久长,有子孙相继为王也哉?”太后曰:“然。

    ”  左师公曰:“今三世以前,至于赵之为赵,赵王之子孙侯者,其继有在者乎?”曰:“无有。

    ”曰:“微独赵,诸侯有在者乎?”曰:“老妇不闻也。

    ”“此其近者祸及身,远者及其子孙。

    岂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?位尊而无功,奉厚而无劳,而挟重器多也。

    今媪尊长安君之位,而封之以膏腴之地,多予之重器,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,—旦山陵崩,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?老臣以媪为长安君计短也,故以为其爱不若燕后。

    ”太后曰:“诺,恣君之所使之。

    ”  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,质于齐,齐兵乃出。

      子义闻之曰:“人主之子也、骨肉之亲也,犹不能恃无功之尊、无劳之奉,已守金玉之重也,而况人臣乎。

  • 清代:纳兰性德

    无恙年年汴水流。

    一声水调短亭秋。

    旧时明月照扬州。

    曾是长堤牵锦缆,绿杨清瘦至今愁。

    玉钩斜路近迷楼。

  • 先秦:佚名

      秦围赵之邯郸。

    魏安釐王使将军晋鄙救赵,畏秦,止于荡阴不进。

     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间入邯郸,因平原君谓赵王曰:“秦所以急围赵者,前与齐闵王争强为帝,已而复归帝,以齐故;今齐闵王已益弱,方今唯秦雄天下,此非必贪邯郸,其意欲求为帝。

    赵诚发使尊秦昭王为帝,秦必喜,罢兵去。

    ”平原君犹豫未有所决。

      此时鲁仲连适游赵,会秦围赵,闻魏将欲令赵尊秦为帝,乃见平原君,曰:“事将奈何矣?”平原君曰:“胜也何敢言事!百万之众折于外,今又内围邯郸而不去。

    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,今其人在是。

    胜也何敢言事!”鲁连曰:“始吾以君为天下之贤公子也,吾乃今然后知君非天下之贤公子也。

    梁客辛垣衍安在?吾请为君责而归之!”平原君曰:“胜请为召而见之于先生。

    ”  平原君遂见辛垣衍曰:“东国有鲁连先生,其人在此,胜请为绍介,而见之于先生。

    ”辛垣衍曰:“吾闻鲁连先生,齐国之高士也。

    衍,人臣也,使事有职,吾不愿见鲁连先生也。

    ”平原君曰:“胜已泄之矣。

    ”辛垣衍许诺。

      鲁连见辛垣衍而无言。

    辛垣衍曰:“吾视居此围城之中者,皆有求于平原君者也。

    今吾视先生之玉貌,非有求于平原君者,曷为久居此围城中而不去也?”鲁连曰:“世以鲍焦无从容而死者,皆非也。

    今众人不知,则为一身。

    彼秦,弃礼义,上首功之国也,权使其士,虏使其民,彼则肆然而为帝,过而遂正于天下,则连有赴东海而死耳,吾不忍为之民也!所为见将军者,欲以助赵也。

    ”辛垣衍曰:“先生助之奈何?”鲁连曰:“吾将使梁及燕助之,齐楚则固助之矣。

    ”辛垣衍曰:“燕则吾请以从矣;若乃梁,则吾梁人也,先生恶能使梁助之耶?”鲁连曰:“梁未睹秦称帝之害故也;使梁睹秦称帝之害,则必助赵矣。

    ”辛垣衍曰:“秦称帝之害将奈何?”鲁仲连曰:“昔齐威王尝为仁义矣,率天下诸侯而朝周。

    周贫且微,诸侯莫朝,而齐独朝之。

    居岁余,周烈王崩,诸侯皆吊,齐后往。

    周怒,赴于齐曰:‘天崩地坼,天子下席,东藩之臣田婴齐后至,则斮之!’威王勃然怒曰:‘叱嗟!而母,婢也!’卒为天下笑。

    故生则朝周,死则叱之,诚不忍其求也。

    彼天子固然,其无足怪。

    ”  辛垣衍曰:“先生独未见夫仆乎?十人而从一人者,宁力不胜、智不若邪?畏之也。

    ”鲁仲连曰:“然梁之比于秦,若仆邪?”辛垣衍曰:“然。

    ”鲁仲连曰:“然则吾将使秦王烹醢梁王!”辛垣衍怏然不悦,曰:“嘻!亦太甚矣,先生之言也!先生又恶能使秦王烹醢梁王?”鲁仲连曰:“固也!待吾言之:昔者鬼侯、鄂侯、文王,纣之三公也。

    鬼侯有子而好,故入之于纣,纣以为恶,醢鬼侯;鄂侯争之急,辨之疾,故脯侯;文王闻之,喟然而叹,故拘之于牖里之库百日,而欲令之死。

    曷为与人俱称帝王,卒就脯醢之地也?“  “齐闵王将之鲁,夷维子执策而从,谓鲁人曰:‘子将何以待吾君?’鲁人曰:‘吾将以十太牢待子之君。

    ’夷维子曰:‘子安取礼而来待吾君?彼吾君者,天子也。

    天子巡狩,诸侯辟舍,纳筦键,摄衽抱几,视膳于堂下;天子已食,而听退朝也。

    ’鲁人投其钥,不果纳,不得入于鲁。

    将之薛,假涂于邹。

    当是时,邹君死,闵王欲入吊。

    夷维子谓邹之孤曰:‘天子吊,主人必将倍殡柩,设北面于南方,然后天子南面吊也。

    ’邹之群臣曰:‘必若此,吾将伏剑而死。

    ’故不敢入于邹。

    邹、鲁之臣,生则不得事养,死则不得饭含,然且欲行天子之礼于邹、鲁之臣,不果纳。

    今秦万乘之国,梁亦万乘之国,交有称王之名。

    睹其一战而胜,欲从而帝之,是使三晋之大臣,不如邹、鲁之仆妾也。

      “且秦无已而帝,则且变易诸侯之大臣,彼将夺其所谓不肖,而予其所谓贤,夺其所憎,而与其所爱;彼又将使其子女谗妾,为诸侯妃姬,处梁之宫,梁王安得晏然而已乎?而将军又何以得故宠乎?”  于是辛垣衍起,再拜谢曰:“始以先生为庸人,吾乃今日而知先生为天下之士也!吾请去,不敢复言帝秦!”  秦将闻之,为却军五十里。

    适会魏公子无忌夺晋鄙军以救赵击秦,秦军引而去。

      于是平原君欲封鲁仲连。

    鲁仲连辞让者三,终不肯受。

    平原君乃置酒,酒酣,起,前,以千金为鲁连寿。

    鲁连笑曰:“所贵于天下之士者,为人排患释难、解纷乱而无所取也。

    即有所取者,是商贾之人也。

    仲连不忍为也。

    ”遂辞平原君而去,终身不复见。

  • 先秦:佚名

      “臣闻鄙语曰:‘见兔而顾犬,未为晚也;亡羊而补牢,未为迟也。

    ’臣闻昔汤、武以百里昌,桀、纣以天下亡。

    今楚国虽小,绝长续短,犹以数千里,岂特百里哉?  “王独不见夫蜻蛉乎?六足四翼,飞翔乎天地之间,俛啄蚊虻而食之,仰承甘露而饮之,自以为无患,与人无争也。

    不知夫五尺童子,方将调铅胶丝,加己乎四仞之上,而下为蝼蚁食也。

      夫蜻蛉其小者也,黄雀因是以。

    俯噣白粒,仰栖茂树,鼓翅奋翼。

    自以为无患,与人无争也;不知夫公子王孙,左挟弹,右摄丸,将加己乎十仞之上,以其类为招。

    昼游乎茂树,夕调乎酸咸,倏忽之间,坠于公子之手。

      “夫雀其小者也,黄鹄因是以。

    游于江海,淹乎大沼,府噣(鱼卷)鲤,仰啮陵衡,奋其六翮,而凌清风,飘摇乎高翔,自以为无患,与人无争也。

    不知夫射者,方将修其碆卢,治其矰缴,将加己乎百仞之上。

    被礛磻,引微缴,折清风而抎矣。

    故昼游乎江河,夕调乎鼎鼐。

      “夫黄鹄其小者也,蔡灵侯之事因是以。

    南游乎高陂,北陵乎巫山,饮茹溪流,食湘波之鱼,左抱幼妾,右拥嬖女,与之驰骋乎高蔡之中,而不以国家为事。

    不知夫子发方受命乎宣王,系己以朱丝而见之也。

      “蔡圣侯之事其小者也,君王之事因是以。

    左州侯,右夏侯,辇从鄢陵君与寿陵君,饭封禄之粟,而戴方府之金,与之驰骋乎云梦之中,而不以天下国家为事。

    不知夫穣侯方受命乎秦王,填黾塞之内,而投己乎黾塞之外。

  • 先秦:佚名

      齐人有冯谖者,贫乏不能自存,使人属孟尝君,愿寄食门下。

    孟尝君曰:“客何好?”曰:“客无好也。

    ”曰:“客何能?”曰:“客无能也。

    ”孟尝君笑而受之曰:“诺。

    ”  左右以君贱之也,食以草具。

    居有顷,倚柱弹其剑,歌曰:“长铗归来乎!食无鱼。

    ”左右以告。

    孟尝君曰:“食之,比门下之客。

    ”居有顷,复弹其铗,歌曰:“长铗归来乎!出无车。

    ”左右皆笑之,以告。

    孟尝君曰:“为之驾,比门下之车客。

    ”于是乘其车,揭其剑,过其友曰:“孟尝君客我。

    ”后有顷,复弹其剑铗,歌曰:“长铗归来乎!无以为家。

    ”左右皆恶之,以为贪而不知足。

    孟尝君问:“冯公有亲乎?”对曰,“有老母。

    ”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,无使乏。

    于是冯谖不复歌。

      后孟尝君出记,问门下诸客:“谁习计会,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?”冯谖署曰:“能。

    ”孟尝君怪之,曰:“此谁也?”左右曰:“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。

    ”孟尝君笑曰:“客果有能也,吾负之,未尝见也。

    ”请而见之,谢曰:“文倦于事,愦于忧,而性懧愚,沉于国家之事,开罪于先生。

    先生不羞,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?”冯谖曰:“愿之。

    ”于是约车治装,载券契而行,辞曰:“责毕收,以何市而反?”孟尝君曰:“视吾家所寡有者。

    ”  驱而之薛,使吏召诸民当偿者,悉来合券。

    券遍合,起,矫命,以责赐诸民。

    因烧其券。

    民称万岁。

      长驱到齐,晨而求见。

    孟尝君怪其疾也,衣冠而见之,曰:“责毕收乎?来何疾也!”曰:“收毕矣。

    ”“以何市而反?”冯谖曰;“君之‘视吾家所寡有者’。

    臣窃计,君宫中积珍宝,狗马实外厩,美人充下陈。

    君家所寡有者,以义耳!窃以为君市义。

    ”孟尝君曰:“市义奈何?”曰:“今君有区区之薛,不拊爱子其民,因而贾利之。

    臣窃矫君命,以责赐诸民,因烧其券,民称万岁。

   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。

    ”孟尝君不悦,曰:“诺,先生休矣!”  后期年,齐王谓孟尝君曰:“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。

    ”孟尝君就国于薛,未至百里,民扶老携幼,迎君道中。

    孟尝君顾谓冯谖:“先生所为文市义者,乃今日见之。

    ”  冯谖曰:“狡兔有三窟,仅得免其死耳;今君有一窟,未得高枕而卧也。

    请为君复凿二窟。

    ”孟尝君予车五十乘,金五百斤,西游于梁,谓惠王曰:“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,诸侯先迎之者,富而兵强。

    ”于是梁王虚上位,以故相为上将军,遣使者黄金千斤,车百乘,往聘孟尝君。

    冯谖先驱,诫孟尝君曰:“千金,重币也;百乘,显使也。

    齐其闻之矣。

    ”梁使三反,孟尝君固辞不往也。

      齐王闻之,君臣恐惧,遣太傅赍黄金千斤、文车二驷,服剑一,封书,谢孟尝君曰:“寡人不祥,被于宗庙之祟,沉于谄谀之臣,开罪于君。

    寡人不足为也;愿君顾先王之宗庙,姑反国统万人乎!”冯谖诫孟尝君曰:“愿请先王之祭器,立宗庙于薛。

    ”庙成,还报孟尝君曰:“三窟已就,君姑高枕为乐矣。

    ” 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,无纤介之祸者,冯谖之计也。

  • 先秦:佚名

      知悼子卒,未葬,平公饮酒,师旷、李调侍,鼓钟。

    杜蒉自外来,闻钟声,曰:“安在?”曰:“在寝。

    ”杜蒉入寝,历阶而升,酌曰:“旷饮斯!”又酌曰:“调饮斯!”又酌,堂上北面坐饮之。

    降趋而出。

      平公呼而进之,曰:“蒉!曩者尔心或开予,是以不与尔言。

    尔饮旷,何也?”曰:“子卯不乐。

    知悼子在堂,斯其为子卯也大矣!旷也,太师也。

    不以诏,是以饮之也。

    ”“尔饮调,何也?”曰:“调也,君之亵臣也。

    为一饮一食忘君之疾,是以饮之也。

    ”“尔饮,何也?”曰:“蒉也,宰夫也,非刀匕是共,又敢与知防,是以饮之也。

    ”平公曰:“寡人亦有过焉,酌而饮寡人。

    ”杜蒉洗而扬觯。

    公谓侍者曰:“如我死,则必毋废斯爵也!”   至于今,既毕献,斯扬觯,谓之“杜举”。

  • 先秦:佚名

      晋献公之丧,秦穆公使人吊公子重耳,且曰:“寡人闻之,亡国恒于斯,得国恒于斯。

    虽吾子俨然在忧服之中,丧亦不可久也,时亦不可失也,孺子其图之!”  以告舅犯。

    舅犯曰:“孺子其辞焉。

    丧人无宝,仁亲以为宝。

    父死之谓何?又因以为利,而天下其孰能说之?孺子其辞焉!”公子重耳对客曰:“君惠吊亡臣重耳。

    身丧父死,不得与于哭泣之哀,以为君忧。

    父死之谓何?或敢有他志,以辱君义。

    ”稽颡而不拜,哭而起,起而不私。

      子显以致命于穆公。

    穆公曰:“仁夫公子重耳!夫稽颡而不拜,则未为后也,故不成拜。

    哭而起,则爱父也。

    起而不私,则远利也。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7
  • 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