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诗词 本文内容

池上夜境

池上夜境朗读
出自唐代白居易的诗词

晴空星月落池塘,澄鲜净绿表里光。

露簟清莹迎夜滑,风襟潇洒先秋凉。

无人惊处野禽下,新睡觉时幽草香。

但问尘埃能去否,濯缨何必向沧浪。

摘要

白居易的《池上夜境》是诗人晚年隐居洛阳时创作的一首闲适诗,描绘了夜晚池塘的静谧景色。诗中通过细腻的笔触刻画月光、水波和虫鸣,营造出幽深宁静的意境,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对世俗纷扰的超脱情怀,体现其淡泊名利、追求心灵自由的思想。白居易的诗风平易通俗,这首作品语言优美,意境深远,被后世誉为唐代闲适诗的代表作之一,展现了其诗歌艺术的独特魅力。

DeepSeek赏析

此诗以清幽雅致的笔触描绘秋夜池塘之景,流露出超然物外的高洁情怀。首联"晴空星月落池塘"以倒影入笔,勾勒出空明澄澈的意境。颔联"露簟清莹"、"风襟潇洒"运用通感手法,将视觉与触觉交融。颈联写野禽幽草,更添野趣。尾联"濯缨何必向沧浪"用典自然,表达随处可得的超脱之趣。全诗语言清新洗练,意境澄明静美,体现了诗人对尘世烦扰的超越与对自然真趣的向往,展现了中唐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审美理想。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