新乐府 昆明春
新乐府 昆明春朗读昆明春,昆明春,春池岸古春流新。
影浸南山青滉瀁,波沈西日红奫沦。
往年因旱池枯竭,龟尾曳涂鱼喣沫。
诏开八水注恩波,千介万鳞同日活。
今来净绿水照天,游鱼鱍鱍莲田田。
洲香杜若抽心短,沙暖鸳鸯铺翅眠。
动植飞沈皆遂性,皇泽如春无不被。
渔者仍丰网罟资,贫人久获菰蒲利。
诏以昆明近帝城,官家不得收其征。
菰蒲无租鱼无税,近水之人感君惠。
感君惠,独何人。
吾闻率土皆王民,远民何疏近何亲。
愿推此惠及天下,无远无近同欣欣。
吴兴山中罢榷茗,鄱阳坑里休封银。
天涯地角无禁利,熙熙同似昆明春。
摘要
白居易的《新乐府·昆明春》创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(809年),是其《新乐府》组诗五十首之一。此诗借描写长安昆明池春景,表面颂扬朝廷开放池禁允许百姓捕鱼的惠民政策,实则暗含讽谏。诗中“昆明春,昆明春,春池岸古春流新”等句,以明快语言勾勒池水新涨、渔人欢欣的景象,而“诏开八水注恩波”等句,则委婉批评帝王将公共资源据为私有的旧制。全篇通过今昔对比,表达诗人“推惠及天下”的政治理想,呼吁统治者废除苛禁、广施仁政,体现了白居易新乐府诗“为时而作”的现实主义精神。该诗以乐景写深意,语言通俗却意蕴深刻,是唐代讽喻诗的典范之作。
DeepSeek赏析
这首《昆明春》以流畅自然的笔触描绘了昆明池的春景,展现了诗人白居易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。开篇以复沓句式"昆明春"起笔,点明主题,继而用"青滉瀁""红奫沦"等意象勾勒出山水相映的春日画卷。诗中通过池水枯竭与复活的对比,暗喻皇恩似水泽被万物,又以"渔者仍丰""贫人久获"等句展现惠民政策的实际效果。最后诗人由近及远,发出"愿推此惠及天下"的呼吁,体现了儒家仁政思想。全诗语言平易却意蕴深厚,写景抒情与议论说理自然交融,充分展现了白居易"文章合为时而著,歌诗合为事而作"的创作主张。

白居易(772年-846年),字乐天,号香山居士,又号醉吟先生,祖籍太原,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,生于河南新郑。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,唐代三大诗人之一。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,世称“元白”,与刘禹锡并称“刘白”。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,形式多样,语言平易通俗,有“诗魔”和“诗王”之称。官至翰林学士、左赞善大夫。公元846年,白居易在洛阳逝世,葬于香山。有《白氏长庆集》传世,代表诗作有《长恨歌》、《卖炭翁》、《琵琶行》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