"古文观止"类型的诗
-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先秦:佚名海鸟曰“爰居”,止于鲁东门之外二日。 臧文仲使国人祭之。 展禽曰:“越哉,臧孙之为政也!夫祀,国之大节也,而节,政之所成也。 故慎制祀以为国典。 今无故而加典,非政之宜也。 “夫圣王之制祀也,法施于民则祀之,以死勤事则祀之,以劳定国则祀之,能御大灾则祀之,能捍大患则祀之。 非是族也,不在祀典。 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,其子曰柱,能植百谷百蔬。 夏之兴也,周弃继之,故祀以为稷。 共工氏之伯九有也,其子曰后土,能平九土,故祀以为社。 黄帝能成命百物,以明民共财。 颛顼能修之,帝喾能序三辰以固民,尧能单均刑法以议民,舜勤民事而野死,鲧障供水而殛死,禹能以德修鲧之功,契为司徒而民辑,冥勤其官而水死,汤以宽治民而除其邪,稷勤百谷雨山死,文王以文昭,武王去民之秽。 故有虞氏禘黄帝而祖颛顼,郊尧而宗舜;夏后氏禘黄帝面祖颛顼,郊鲧而宗禹;商人禘舜而祖契,郊冥而宗汤;周人禘喾而郊稷,祖文王而宗武王。 幕,能帅颛顼者也,有虞氏报焉;杼,能帅禹者也,夏后氏报焉;上甲微,能帅契者也,商人报焉;高圉、太王,能帅稷者也,周人报焉。 凡禘、郊、祖、宗、报,此五者,国之典祀也。 加之以社稷山川之神,皆有功烈于民者也。 及前哲令德之人,所以为民质也;及天之三辰,民所以瞻仰也;及地之五行,所以生殖也;及九州名山川泽,所以出财用也。 非是,不在祀典。 今海鸟至,已不知而犯之,以为国典,难以为仁且知矣。 夫仁者讲功,而知者处物。 无功而祀之,非仁也;不知而不问,非知也。 今兹海其有灾乎?夫广川之鸟兽,恒知而避其灾也。 ” 是岁也,海多大风,冬暖。 文仲闻柳下季之言,曰:“信吾过也。 季子之言,不可不法也。 ”使书以为三策。 
-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先秦:佚名定王使单襄公聘于宋。 遂假道于陈,以聘于楚。 火朝觌矣,道茀不可行也。 侯不在疆,司空不视涂,泽不陂,川不梁,野有庾积,场功未毕,道无列树,垦田若艺,膳宰不置饩,司里不授馆,国无寄寓,县无旅舍。 民将筑台于夏氏。 及陈,陈灵公与孔宁、仪行父南冠以如夏氏,留宾不见。 单子归,告王曰:“陈侯不有大咎,国必亡。 ”王曰:“何故?”对曰:“夫辰角见而雨毕,天根见而水涸,本见而草木节解,驷见而陨霜,火见而清风戒寒。 故《先王之教》曰:‘雨毕而除道,水涸而成梁,草木节解而备藏,陨霜而冬裘具,清风至而修城郭宫室。 ’故《夏令》曰:‘九月除道,十月成梁。 ’其时儆曰:“收而场功,待而畚梮,营室之中,土功其始,火之初见,期于司里。 ’此先王所以不用财贿,而广施德于天下者也。 今陈国火朝觌矣,而道路若塞,野场若弃,泽不陂障,川无舟梁,是废先王之教也。 ” “《周制》有之曰:‘列树以表道,立鄙食以守路,国有郊牧,疆有寓望,薮有圃草,囿有林池,所以御灾也,其余无非谷土,民无悬耜,野无奥草。 不夺民时,不蔑民功。 有优无匮,有逸无罢。 国有班事,县有序民。 ’今陈国道路不可知,田在草间,功成而不收,民罢于逸乐,是弃先王之法制也。 “周之《秩官》有之曰:‘敌国宾至,关尹以告,行理以节逆之,候人为导,卿出郊劳,门尹除门,宗祝执祀,司里授馆,司徒具徒,司空视途,司寇诘奸,虞人入材,甸人积薪,火师监燎,水师监濯,膳宰致饔,廪人献饩,司马陈刍,工人展车,百官以物至,宾入如归。 是故小大莫不怀爱。 其贵国之宾至,则以班加一等,益虔。 至于王吏,则皆官正莅事,上卿监之。 若王巡守,则君亲监之。 ’今虽朝也不才,有分族于周,承王命以为过宾于陈,而司事莫至,是蔑先王之官也。 “《先王之令》有之曰:‘天道赏善而罚淫,故凡我造国,无从非彝,无即慆淫,各守尔典,以承天休。 ’今陈侯不念胤续之常,弃其伉俪妃嫔,而帅其卿佐以淫于夏氏,不亦嫔姓矣乎?陈,我大姬之后也。 弃衮冕而南冠以出,不亦简彝乎?是又犯先王之令也。 “昔先王之教,懋帅其德也,犹恐殒越。 若废其教而弃其制,蔑其官而犯其令,将何以守国?居大国之 ,而无此四者,其能久乎?” 六年,单子如楚。 八年,陈侯杀于夏氏。 九年,楚子入陈。 
-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先秦:佚名晋文公既定襄王于郏,王劳之以地,辞,请隧焉。 王弗许,曰:“昔我先王之有天下也,规方千里,以为甸服,以供上帝山川百神之祀,以备百姓兆民之用,以待不庭、不虞之患。 其馀,以均分公、侯、伯、子、男,使各有宁宇,以顺及天地,无逢其灾害。 先王岂有赖焉?内官不过九御,外官不过九品,足以供给神祇而已,岂敢厌纵其耳目心腹,以乱百度?亦唯是死生之服物采章,以临长百姓而轻重布之,王何异之有?” “今天降祸灾於周室,余一人仅亦守府,又不佞以勤叔父,而班先王之大物以赏私德,其叔父实应且憎,以非余一人,余一人岂敢有爱也?先民有言曰:‘改玉改行。 ’叔父若能光裕大德,更姓改物,以创制天下,自显庸也,而缩取备物,以镇抚百姓,余一人其流辟於裔土,何辞之有与?若犹是姬姓也,尚将列为公侯,以复先王之职,大物其未可改也。 叔父其茂昭明德,物将自至,余何敢以私劳变前之大章,以忝天下,其若先王与百姓何?何政令之为也?若不然,叔父有地而隧焉,余安能知之?” 文公遂不敢请,受地而还。 
-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先秦:佚名厉王虐,国人谤王。 召公告曰:“民不堪命矣!”王怒,得卫巫,使监谤者。 以告,则杀之。 国人莫敢言,道路以目。 王喜,告召公曰:“吾能弭谤矣,乃不敢言。 ”召公曰:“是障之也。 防民之口,甚于防川。 川壅而溃,伤人必多,民亦如之。 是故为川者决之使导,为民者宣之使言。 故天子听政,使公卿至于列士献诗,瞽献曲,史献书,师箴,瞍赋,曚诵,百工谏,庶人传语,近臣尽规,亲戚补察,瞽、史教诲,耆、艾修之,而后王斟酌焉,是以事行而不悖。 民之有口,犹土之有山川也,财用于是乎出;犹其原隰之有衍沃也,衣食于是乎生。 口之宣言也,善败于是乎兴。 行善而备败,其所以阜财用衣食者也。 夫民虑之于心而宣之于口,成而行之,胡可壅也?若壅其口,其与能几何?” 王不听,于是国人莫敢出言。 三年,乃流王于彘。 
-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先秦:佚名穆王将征犬戎,祭公谋父谏曰:“不可。 先王耀德不观兵。 夫兵,戢而时动,动则威;观则玩,玩则无震。 是故周文公之《颂》曰:‘载戢干戈,载櫜弓矢;我求懿德,肆于时夏。 允王保之。 ’先王之于民也,茂正其德,而厚其性;阜其财求,而利其器用;明利害之乡,以文修之,使务利而避害,怀德而畏威,故能保世以滋大。 昔我先世后稷,以服事虞夏。 及夏之衰也,弃稷弗务,我先王不窋,用失其官,而自窜于戎翟之间。 不敢怠业,时序其德,纂修其绪,修其训典;朝夕恪勤,守以惇笃,奉以忠信,奕世戴德,不忝前人。 至于武王,昭前之光明,而加之以慈和,事神保民,莫不欣喜。 商王帝辛,大恶于民,庶民弗忍,欣戴武王,以致戎于商牧。 是先王非务武也,勤恤民隐,而除其害也。 夫先王之制:邦内甸服,邦外侯服,侯、卫宾服,夷、蛮要服,戎、狄荒服。 甸服者祭,侯服者祀,宾服者享,要服者贡,荒服者王。 日祭,月祀,时享,岁贡,终王,先王之训也。 有不祭,则修意;有不祀,则修言;有不享,则修文;有不贡,则修名;有不王,则修德。 序成而有不至,则修刑。 于是乎有刑不祭,伐不祀,征不享,让不贡,告不王。 于是乎有刑罚之辟,有攻伐之兵,有征讨之备,有威让之令,有文告之辞。 布令陈辞,而又不至,则又增修于德,无勤民于远。 是以近无不听,远无不服。 今自大毕、伯士之终也,犬戎氏以其职来王,天子曰:‘予必以不享征之’,且观之兵,其无乃废先王之训,而王几顿乎?吾闻夫犬戎树惇,能帅旧德,而守终纯固,其有以御我矣。 ”王不听,遂征之,得四白狼、四白鹿以归。 自是荒服者不至。 
-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先秦:左丘明夏,会于葵丘,寻盟,且修好,礼也。 王使宰孔赐齐侯胙,曰:“天子有事于文武,使孔赐伯舅胙。 ”齐侯将下拜。 孔曰:“且有后命。 天子使孔曰:‘以伯舅耋老,加劳,赐一级,无下拜!”’对曰:“天威不违颜咫尺,小白余敢贪天子之命‘无下拜’!恐陨越于下,以遗天子羞,敢不下拜?”下,拜,登,受。 
-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先秦:左丘明齐侯与蔡姬乘舟于囿,荡公。 公惧变色;禁之,不可。 公怒,归之,未之绝也。 蔡人嫁之。 四年春,齐侯以诸侯之师侵蔡,蔡溃,遂伐楚。 楚子使与师言曰:“君处北海,寡人处南海,唯是风马牛不相及也。 不虞君之涉吾地也,何故?”管仲对曰:“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太公曰:‘五侯九伯,女实征之,以夹辅周室。 ’赐我先君履:东至于海,西至于河,南至于穆陵,北至于无棣。 尔贡包茅不入,王祭不共,无以缩酒,寡人是征;昭王南征而不复,寡人是问。 ”对曰:“贡之不入,寡君之罪也,敢不共给?昭王之不复,君其问诸水滨。 ”(徵 通 征) 师进,次于陉。 夏,楚子使屈完如师。 师退,次于召陵。 齐侯陈诸侯之师,与屈完乘而观之。 齐侯曰:“岂不榖()是为? 先君之好是继,与不榖同好,何如?”对曰:“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,辱收寡君,寡君之愿也。 ”齐侯曰:“以此众战,谁能御之!以此攻城,何城不克!”对曰:“君若以德绥诸侯,谁敢不服? 君若以力,楚国方城以为城,汉水以为池,虽众,无所用之!” 屈完及诸侯盟。 
-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先秦:刘向 撰秦王使人谓安陵君曰:“寡人欲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,安陵君其许寡人!”安陵君曰:“大王加惠,以大易小,甚善;虽然,受地于先王,愿终守之,弗敢易!”秦王不说。 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。 (说 通:悦) 秦王谓唐雎曰:“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,安陵君不听寡人,何也?且秦灭韩亡魏,而君以五十里之地存者,以君为长者,故不错意也。 今吾以十倍之地,请广于君,而君逆寡人者,轻寡人与?”唐雎对曰:“否,非若是也。 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,虽千里不敢易也,岂直五百里哉?” 秦王怫然怒,谓唐雎曰:“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?”唐雎对曰:“臣未尝闻也。 ”秦王曰:“天子之怒,伏尸百万,流血千里。 ”唐雎曰:“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?”秦王曰:“布衣之怒,亦免冠徒跣,以头抢地耳。 ”唐雎曰:“此庸夫之怒也,非士之怒也。 夫专诸之刺王僚也,彗星袭月;聂政之刺韩傀也,白虹贯日;要离之刺庆忌也,仓鹰击于殿上。 此三子者,皆布衣之士也,怀怒未发,休祲降于天,与臣而将四矣。 若士必怒,伏尸二人,流血五步,天下缟素,今日是也。 ”挺剑而起。 秦王色挠,长跪而谢之曰:“先生坐!何至于此!寡人谕矣:夫韩、魏灭亡,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,徒以有先生也。 ” 
-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宋代:范仲淹庆历四年春,滕子京谪守巴陵郡。 越明年,政通人和,百废具兴。 乃重修岳阳楼,增其旧制,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。 属予作文以记之。 (具 通:俱) 予观夫巴陵胜状,在洞庭一湖。 衔远山,吞长江,浩浩汤汤,横无际涯;朝晖夕阴,气象万千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,前人之述备矣。 然则北通巫峡,南极潇湘,迁客骚人,多会于此,览物之情,得无异乎? 若夫淫雨霏霏,连月不开,阴风怒号,浊浪排空;日星隐耀,山岳潜形;商旅不行,樯倾楫摧;薄暮冥冥,虎啸猿啼。 登斯楼也,则有去国怀乡,忧谗畏讥,满目萧然,感极而悲者矣。 (隐耀 一作:隐曜;淫雨 通:霪雨) 至若春和景明,波澜不惊,上下天光,一碧万顷;沙鸥翔集,锦鳞游泳;岸芷汀兰,郁郁青青。 而或长烟一空,皓月千里,浮光跃金,静影沉璧,渔歌互答,此乐何极!登斯楼也,则有心旷神怡,宠辱偕忘,把酒临风,其喜洋洋者矣。 嗟夫!予尝求古仁人之心,或异二者之为,何哉?不以物喜,不以己悲;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;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。 是进亦忧,退亦忧。 然则何时而乐耶?其必曰:“先天下之忧而忧,后天下之乐而乐”乎。 噫!微斯人,吾谁与归?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。 
-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唐代:杜牧六王毕,四海一,蜀山兀,阿房出。 覆压三百余里,隔离天日。 骊山北构而西折,直走咸阳。 二川溶溶,流入宫墙。 五步一楼,十步一阁;廊腰缦回,檐牙高啄;各抱地势,钩心斗角。 盘盘焉,囷囷焉,蜂房水涡,矗不知其几千万落。 长桥卧波,未云何龙?复道行空,不霁何虹?高低冥迷,不知西东。 歌台暖响,春光融融;舞殿冷袖,风雨凄凄。 一日之内,一宫之间,而气候不齐。 (不知乎 一作:不知其;西东 一作:东西) 妃嫔媵嫱,王子皇孙,辞楼下殿,辇来于秦,朝歌夜弦,为秦宫人。 明星荧荧,开妆镜也;绿云扰扰,梳晓鬟也;渭流涨腻,弃脂水也;烟斜雾横,焚椒兰也。 雷霆乍惊,宫车过也;辘辘远听,杳不知其所之也。 一肌一容,尽态极妍,缦立远视,而望幸焉。 有不见者,三十六年。 (有不见者 一作:有不得见者)燕赵之收藏,韩魏之经营,齐楚之精英,几世几年,剽掠其人,倚叠如山。 一旦不能有,输来其间。 鼎铛玉石,金块珠砾,弃掷逦迤,秦人视之,亦不甚惜。 嗟乎!一人之心,千万人之心也。 秦爱纷奢,人亦念其家。 奈何取之尽锱铢,用之如泥沙!使负栋之柱,多于南亩之农夫;架梁之椽,多于机上之工女;钉头磷磷,多于在庾之粟粒;瓦缝参差,多于周身之帛缕;直栏横槛,多于九土之城郭;管弦呕哑,多于市人之言语。 使天下之人,不敢言而敢怒。 独夫之心,日益骄固。 戍卒叫,函谷举,楚人一炬,可怜焦土! 呜呼!灭六国者六国也,非秦也;族秦者秦也,非天下也。 嗟乎!使六国各爱其人,则足以拒秦;使秦复爱六国之人,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,谁得而族灭也?秦人不暇自哀,而后人哀之;后人哀之而不鉴之,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。 
诗词推荐
- 登岳阳楼唐代:杜甫
- 次北固山下唐代:王湾
- 山居秋暝唐代:王维
-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代:李白
- 早发白帝城 / 白帝下江陵唐代:李白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