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标签 本文内容

"小学文言文"类型的诗

  • 先秦:吕不韦 撰

      有过于江上者,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,婴儿啼。

    人问其故。

    曰:“此其父善游。

    ”   其父虽善游,其子岂遽善游哉?以此任物,亦必悖矣。

  • 先秦:吕不韦 撰

    人有亡斧者,意其邻人之子。

    视其行步,窃斧也;视其颜色,窃斧也;听其言语,窃斧也;动作态度,无为而不窃斧者也。

    俄而掘其沟而得其斧,他日,复见其邻之子,其行动、颜色、动作皆无似窃斧者也。

  • 先秦:刘向 编

    齐景公好弋,使烛邹主鸟而亡之。

    公怒,诏吏欲杀之。

    晏子曰: “烛邹有罪三,请数之以其罪杀之。

    ”公曰:“可。

    ”于是召而数之公前,曰:“烛邹,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,是罪一也;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,是罪二也;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而轻士 ,是罪三也。

    数烛邹罪已毕,请杀之 。

    ”公曰:“勿杀!寡人闻命矣。

  • 明代:礼赞

    邴原少孤,数岁时,过书舍而泣。

    师曰:“童子何泣?”原曰:“孤者易伤,贫者易感。

    夫书者,凡得学者,有亲也。

    一则愿其不孤,二则羡其得学,中心伤感,故泣耳。

    ”师恻然曰:“欲书可耳!”原曰:“无钱资。

    ”师曰:“童子苟有志,吾徒相教,不求资也。

    ”于是遂就书。

    一冬之间,诵《孝经》《论语》。

  • 魏晋:邯郸淳 撰

    鲁有执长竿入城门者,初竖执之,不可入;横执之,亦不可入。

    计无所出。

    俄有老父至,曰:“吾非圣人,但见事多矣!何不以锯中截而入?"遂依而截之。

  • 明代:宋濂

    昔吴起出,遇故人,而止之食。

    故人曰:“诺,期返而食。

    ”起曰:“待公而食。

    ”故人至暮不来,起不食待之。

    明日早,令人求故人,故人来,方与之食。

    起之不食以俟者,恐其自食其言也。

    其为信若此,宜其能服三军欤?欲服三军,非信不可也!

  • 先秦:佚名

    宋有狙公者,爱狙,养之成群,能解狙之意;狙亦得公之心。

    损其家口,充狙之欲。

    俄而匮焉,将限其食,恐众狙之不训于己也。

    先诳之曰:“与若芧,朝三而暮四,足乎?”众狙皆起怒。

    俄而曰:“与若芧,朝四而暮三,足乎?”众狙皆伏而喜。

  • 两汉:刘安 撰

      昔者,羿狩猎山中,遇姮娥于月桂树下。

    遂以月桂为证,成天作之合。

      逮至尧之时,十日并出。

    焦禾稼,杀草木,而民无所食。

    猰貐、凿齿、九婴、大风、封豖希、修蛇皆为民害。

   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,杀九婴于凶水之上,缴大风于青丘之泽,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,断修蛇于洞庭,擒封豨于桑林。

    万民皆喜,置尧以为天子。

      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,托与姮娥。

    逢蒙往而窃之,窃之不成,欲加害姮娥。

    娥无以为计,吞不死药以升天。

    然不忍离羿而去,滞留月宫。

    广寒寂寥,怅然有丧,无以继之,遂催吴刚伐桂,玉兔捣药,欲配飞升之药,重回人间焉。

      羿闻娥奔月而去,痛不欲生。

    月母感念其诚,允娥于月圆之日与羿会于月桂之下。

    民间有闻其窃窃私语者众焉。

  • 南北朝:伽腽肭

      昔有一人,于瓮中盛谷。

    骆驼入瓮食谷,首不得出。

    主人以为忧,无计可施。

    有一老人来语之,曰:“汝莫忧,吾有以教汝出。

    ”主人亟问:“法何?”老人曰:“汝当斩驼头,自当出之。

    ”主人以为妙,即依其语,以刀斩驼头。

    既杀驼,而复破瓮,如此痴人,为世人所笑。

      昔有一人,先瓮中盛谷。

   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,首不得出。

    既不得出,其人以为忧。

    有一老人来语之曰:“汝莫愁,吾教汝出,女当斩头,自能出之。

    ”即用其语,以刀斩头。

    既杀驼,而复破瓮,如此痴人,世人所笑。

      曩有一人,先瓮中盛谷。

    骆驼入头瓮中食谷,首不得出。

    既不得出,其人患之。

    有一老父来语之曰:“女莫愁,吾教女出,女当斩头,自能出之。

    ”即用其语,以刀斩头。

    既杀驼,复破瓮,如此痴人,世人所笑。

  • 唐代:李延寿

      人有负盐负薪者,同释重担息树阴。

    少时,且行,争一羊皮,各言藉背之物。

    久未果,遂讼于官。

    惠遣争者出,顾州纪纲曰:“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?”群下咸无答者。

   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,以杖击之,见少盐屑,曰:“得其实矣。

    ”使争者视之,负薪者乃伏而就罪。

  • ««
  • «
  • 3
  • 4
  • 5
  • 6
  • »